基于故障率曲线和设备故障危害度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选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基于故障率曲线和设备故障危害度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选择分析

徐天文颜俊根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故障率曲线是根据地铁车辆运行期间出现的故障,通过对故障数据的深入分析,进而绘制而成的直观图像,为维修策略选择提供了依据。而设备故障危害度则是划分设备种类的依据,有助于准确找到地铁车辆维修的重点,突出地铁车辆维修策略的针对性。本文首先分析故障率曲线与地铁车辆维修的关系,其次基于故障率曲线和设备故障危害度,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地铁车辆维修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故障率曲线;设备故障危害度;地铁车辆;维修

基于故障率曲线和设备故障危害度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选择,本质上是分析地铁车辆使用阶段、故障类型、危害程度、维修成本的系统性过程,依据分析结果精心编制车辆维修方案,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应对策略,以此来保证地铁车辆的运行安全。

一、故障率曲线与地铁车辆维修的关系

故障率曲线属于一种统计图表,起到客观描述产品使用过程中故障变化的作用,集中反映了地铁车辆运行期间的故障变化规律。故障率曲线一般为“U”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故障阶段,充分掌握每一个阶段的故障特点,有助于针对性地编制地铁车辆维修方案。

首先是早期故障期,受到生产缺陷、运输损坏的影响,地铁车辆在此期间的故障率会相对较高,必须要全面检测车辆性能、运行稳定性,保证各零部件均处于正常状态,及时捕捉到潜在的故障隐患;其次是偶发故障期,地铁车辆在此阶段的故障率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故障率不高,但是仍然需要常态化地做好检修、养护工作;以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对地铁车辆运行展开实时监控,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警,从而努力把故障率控制到最低;最后是磨损故障期,由于零部件的磨损和老化,地铁车辆的故障率不断增加,在此阶段,除了要认真做好检查、养护工作,还要结合设备磨损规律,把握好设备偶发失效期、损耗期的转折点,及时开展检修工作,以防止出现检修不足、过剩维修的现象。另外,对重要零件、易磨损的零件,要预先准备充足的备用零件,这样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及时地进行替换,最大程度地缩短停工周期。

关于设备故障的危害度,主要是指在地铁车辆运行期间,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各种故障模式造成损失的严重性。在设计维修策略的过程中,要按照危害的严重程度,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取切实可行的维修策略,对于危害度较高的设备,要以预防维护为主,减少设备故障的可能性;对于危害度不大的设备,可采取定期检修或者视情况检修的方式,以保证在必要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运行。

二、基于故障率曲线和设备故障危害度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

(一)完善车辆维修制度

基于故障率曲线、设备故障危害度开展地铁车辆维修工作的工作中,应当建立完善的维修制度,结合地铁运行系统特点、国家对地铁车辆运行提出的要求,确定地铁车辆维修的基本要求、工作内容,依托完善制度有效规范地铁车辆维修工作,保证维修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国际上通行的维修制度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要求地铁运营单位充分摸排设备损伤规律,并分别确定各类设备的使用期限,接着重新梳理检修流程、检修周期,在设备运行期间,在其损伤达到极限状态之前,及时采取修复策略,以此来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二是状态修理制度,在设备生命周期内,动态化监管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获取对应的参数,当参数处于规定状态限界值之时,不需要采取检修策略,一旦超出限界值,则要严格遵循相关该工艺,及时地采取检修策略,待设备状态值恢复正常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如果设备临近有效生命周期,必须要立即进行更换,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将设备内在潜力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合理地降低检修工作量,促使地铁车辆的整体性能得到显著增强,从而更好地适应地铁车辆运营现状、实际需求。待维修制度编制完成后,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制度内容展开多维度分析、审核,特别是技术参数、关键内容,应当突出其严谨性,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优化车维修流程

地铁车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其运行里程数会越来越高,零部件磨损、老化、疲劳、受污染现象在所难免,使得零部的性大幅度降低,这也意味着地铁车辆故障率显著升高。为了切实保障地铁线网始终处于安全有序运行状态,地铁运营单位必须要结合车辆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形式的维修保养策略,具体包括一般检修、架修、大修三种。通常来说,当地铁车辆运行公里数超过60万或者运行时间为五年以上,那么就必须要通过架修,通过对重要零部件的分解、清洁、检查、探伤、修理,实现车辆的全面检测,在完成基础维修工作后,继续调试车辆综合性能,使之达到质量验收标准。具体流程如下“车链入库预检、车顶零部件拆除、车下设备拆除、贯通道与内装拆除、列车部件维修、转向架分解、构架与轮对分离、构架检修、构架探伤、轮对拆解及探伤、车辆部件安装、转向架组装、车辆调试、称重与落车”。大修与架修比较相似,只不过大修会更加深入一些,适用于运行公里数达到120万公里或者运营年限超过十年,在开展检修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由内及外的基本原则,将地铁车辆运输到大修库中后,按顺序对空调、受电弓、转向架、车门等,实施清洁、检查、维修、翻新、更换,完成上述检修任务后重新组装车辆,反复调试后便可有效恢复设计标准,充分改善车辆性能,继续投入运行。

(三)及时更新检修技术

为了持续提升地铁车辆运营安全,地铁运营单位应当积极探索全新的车辆检修模式,对各项检修技术进行及时地更新。建议彻底摒弃以往的预防性维修模式,即以年修为核心,对检修内容进行分解、重组,以构建12级均衡修机制,此种模式的应用优势在于,可以在早高峰收车空窗期进行车辆均衡修工作,真正实现了零扣修、零检修率,使地铁车辆的供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可以更好地适应行车间隔压缩供车需求,为顺利达成运能目标奠定基础。此外,均衡修概念也可以渗透到架修环节,结合地铁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故障率、架修工艺,充分分解架修规程,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就地开展车辆检修工作,这样一来就能空出一定的架修列位,让设备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在技术的加持下建立智能化系统,比如调度系统、防冲撞系统、车辆健康管理系统等,以此来全方位提升调度指挥、检修作业、行车作业、技术决策的规范性,从根源处避免人为失误,努力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故障率曲线和设备故障危害度选择地铁车辆维修策略,彻底摒弃了以往经验导向的固有维修模式,不仅突出了维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车辆运营效率效率,合理地降低了维修成本,有助于进一步延长地铁车辆的使用寿命,为广大乘客带来安全舒适的乘坐体验。

参考文献:

[1]吴亮,徐炬,何兴家,潘越. 基于地铁车辆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的维修策略研究[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17):76-81.

[2]牟文博. 西安地铁车辆日常维修模式优化及应用[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21,44(03):104-107.

[3]邢海福,郭正海. 杭州地铁车辆“均衡修”维修模式研究与实践[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02):21-25.

[4]刘忠俊,崔艳雨,梁开义,魏树春. 地铁车辆全生命周期维修策略研究[J]. 中国铁路,2016,(04):81-85.

[5]黄挺,王磊,晏鑫,王伯铭. 基于故障率曲线和设备故障危害度的地铁车辆维修策略选择[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06):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