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唐丽凤     孙斌

211022198812256883

220203198910265110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从原始的自动控制到如今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电气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机器学习,作为智能化技术的代表,因其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预测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已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然后深入探讨了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最后,本文将详细分析机器学习在某一电气控制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PLC;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交通和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性能和效率需求,这就需要寻求更先进的解决方案。智能化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应运而生,为电气自动化控制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从简单的数据采集到复杂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机器学习在自动化控制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本文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PLC 概述

PLC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系统的可编程控制技术,它通过数字运算的方式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操作。在 PLC 应用中,可编程内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功能,用来储存各类指令,并能同时执行逻辑操作、序列控制和计数等多个指令。PLC 的使用领域十分广阔,能够全方位地对电力自动装置进行监控,保证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从结构上来看,PLC 与计算机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它通常包括电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功能模块和输入输出(I/O)板等固定式模块结构。其中,电源是 PLC 的核心组件,失去电源将导致 PLC 无法正常运行。CPU 板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重要组件,负责对存储器中的指令进行解析和执行。除了固定式模块结构,PLC 另一种模块组合方式为组合式模块结构,该结构包括机架、底板、电源、存储器、CPU 模块和 I/O 模块等部分。这种结构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和扩展。

2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2.1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从历史数据中归纳出规律和模式,形成知识和经验。通过不断学习和反馈,系统得以逐渐优化自身的性能,并在面对新的情况时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例如,在电力系统中,系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用电数据和天气情况等因素,预测未来的负荷需求,并做出相应调整,提高供电的效率和稳定性。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利用强化学习算法使系统自主地进行决策和优化。系统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获取奖励信号,并根据奖励信号调整自身的行为。这种强化学习的方式使系统能够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最优的决策。

2.2优化控制算法和决策过程

优化控制算法和决策过程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优势。利用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优化控制算法,提高控制效果和系统性能。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能够通过多层神经网络进行层层抽象和特征提取,进而对系统进行建模和预测。深度学习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以用于识别和预测系统中的各种状态和行为,从而优化控制策略。例如,在能源管理系统中,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学习历史能源消耗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预测未来能源需求,进而优化能源供应和调度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实现智能故障诊断和预测

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识别出与正常工作模式不符的异常情况。例如,检测到电气设备的温度异常升高或振动频率的突变等潜在故障的前兆,人工智能会及时发现并上报。一旦检测到异常,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根据历史数据和故障模式库进行故障诊断,比对已知故障模式和当前传感器数据的特征,确定导致异常的具体故障原因。于是工程师或操作人员得以快速定位故障,并采取适当的维修措施,减少故障排除的时间和成本。

3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路径

3.1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应用

电气自动化设备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关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自动化控制。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振动等参数。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设备故障的预测和预警。还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设备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通过建立设备模型和学习算法,系统得以实现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强化学习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对发电机组的负荷分配和调速进行优化,实现最佳能源利用和系统稳定性。

3.2在电气控制过程中应用

在电气控制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决策,从而提高控制精度和反应速度。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电气控制系统的模型和算法,再进行训练和学习历史数据,从而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非线性关系,并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精确的过程控制。

3.3在电气常规操作中应用

要在电气系统操作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人员与电气系统之间的自然语言交互,从而大大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工作人员能使用语音或文本与系统进行沟通和指导,减少对专业知识的依赖。同时,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电气系统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提供更直观、准确的信息,从而辅助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另外,还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决策工具,帮助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决策,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维护人员提供维护建议和预防措施。例如,在电厂的控制室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语音与系统交互,指示系统打开或关闭特定的设备。并在控制室中安装摄像头或监控设备,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3.4价值作用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指一种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对网络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有着近似人类的记忆与联想、判断等方面的逻辑思维。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建立谐波模型与对系统动静态的安全度分析的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与障碍的检测诊断等功能。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当前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并且实现对所有信息的处理和传输。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有着与人们类似的记忆、联想和判断能力等,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地应用该系统,才能够确保该系统的整体使用效果得到提升,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安全度分析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以及障碍检测判断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引入各种先进的智能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设备诊断故障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系统、专家系统、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也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优化和高效运用的直接体现,还需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借鉴优秀的经验,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思想观念,推进控制领域与时俱进,从而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春林 . 有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探索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2(18):27-29.

[2] 李纯 . 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0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