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刘凯凯

370982199403151072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数量,与此同时,岩土工程也在不断增多。不过,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若是不加以预防与治理,长时间下来就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进而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面对这种情况,则应该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视,尤其要对该类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予以高度关注,分析地质灾害产生的具体原因,在这一基础上,有针对性选用合适的防治技术手段,还要制定出可靠的防治措施,以此降低地质灾害的出现几率,削弱其不良影响。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岩土工程建设涉及到的主要作业内容就是岩土加固、开挖,不过,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无论是加固还是开挖,都会对现场地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等,并且会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大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力度。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予以全面掌握,对于引发地质灾害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防治方案,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1.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

1.1崩塌现象的产生

崩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外力影响导致的内外部结构变化,进而造成了分裂情况的产生,岩体以及土地的下方都产生了空缺,打破了原有岩体的受力平衡。以上情况使整个陡坡都出现了崩塌且变得不稳定,而由于崩塌现象的发生随机性较强,往往发生在人们没有防备的时候,因此,才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而崩塌现象的成因是较为多样的,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成因都与岩土工程有关联,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开矿炸山以及斜坡的过度挖掘都会引发崩塌。

1.2地面的塌陷以及变形现象

地面塌陷以及变形现象主要体现在因地表陷落而形成的坑洞,这对于地面质量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从成因上来看,致使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成因是地下水过度使用以及过度采矿造成的地下岩土结构破坏与变化,关于这一点急需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1.3滑坡现象的产生

该现象的产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工程开挖时岩土内外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化,或是斜坡在经受地表水或雨水的长期侵蚀后岩土表面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进而导致的岩土软弱面集体下滑。而从当前阶段的调研可以发现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是工程施工中的挖掘、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长时间冲刷等。

1.4矿山泥石流现象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泥石流是自然灾害的一种,矿山中泥石流的发生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包括整个岩土施工相关措施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泥石流会夹杂岩石碎块,对于过往车辆以及行人所造成的侵害与损害难以估量。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在岩土工程中,滑坡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相对比较高,并且其危害性非常大,所以,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建设时,需要对滑坡予以有效预防,若是存在引发滑坡的相关影响因素,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处理,从而降低滑坡产生几率,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针对岩土工程中的滑坡灾害进行防治时,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同时还要将防护与治理进行有机结合,针对滑坡灾害产生的具体原因,结合岩土工程建设经验,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高质高效的防治目的。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要对地下水与地表水进行合理引导、有效管控,尽量削弱水体对岩土结构的不良影响,在较大程度上预防滑坡。之所以对水体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除了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水是致使岩土结构出现滑坡灾害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容易出现滑坡灾害的区域,应该做好地表水的引导工作,以防大量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域。在建设岩土工程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岩体边界区域,设计并修建导水槽,借此对地表水进行有效引流,使其能够顺着导水槽流下山体。另外,还可以借助垂直孔将山体上的水资源予以去除,同时还要利用盲沟、水平钻孔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得易发生滑坡的岩土区域的地下水能够顺畅排出。

2.2地面崩塌、变形的防治技术

就岩土工程的具体开展情况来看,地面崩塌、变形灾害也比较常见,其危害性也不小,对这类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在传统的岩土工程建设中,通常会使用护墙、护坡等技术手段,以此预防地面崩塌,在应用这些防治技术时,需要对现场的环境情况、岩土结构状况予以了解,分析引发地面崩塌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选择更加合适的防治技术,以此避免地面崩塌。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原有的防治技术进行了优化,还涌现出了新型的防治技术手段,其中就包括SNS柔性拦石网技术。这一技术手段通常被应用在落石频发且岩体结构倾斜度比较大的区域,其防治效果良好。另外,在针对地面变形灾害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技术手段。其中一种就是对地面变形区域予以直接填堵,这种方式适合应用在地面变形较浅的区域。在填堵时,要选择碎石或者是石块作为主要填堵材料,将其直接填埋在变形区域中,在填入碎石后,还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黏土,并对其填堵区域进行夯实,提高其填堵的密实度及强度,从而降低地面变形的不良影响。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跳过填堵环节,直接对地面变形区域进行夯实,夯实之后再对地面进行回填。针对尚未发生地面变形灾害的区域,使用合适的工具对其进行锤击,通过强大的压力、冲击力,让地面岩土结构更加稳定,减少结构内部的缝隙,同时也能够提高地面结构的承载力,实现对地面变形问题的有效预防与治理。

2.3泥石流的防治技术

泥石流灾害会对岩土工程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并且也会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中,需要加大对泥石流的防治力度,减少泥石流的发生频次。若想提高泥石流的防治效果,就要对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评估,以此选择合适的岩土工程建设区域,尽可能的避开容易引发泥石流的区域。如果岩土工程施工区域不得不经过泥石流易发区,就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做好预防与治理工作。在具体的泥石流预防工作中,可以使用排导技术,就是在泥石流出现的下游位置,根据地形、地势等环境条件,修建出合适的排导渠,一旦出现泥石流,就会在排导渠的作用下,实现对泥石流的分流,或者是对泥石流的流动方向予以改变,以此降低泥石流对下游区域的不良影响。还可以在泥石流防治工作中应用拦挡技术,对于泥石流易发区域进行了解分析,对泥石流可能会流经的地方予以明确,并在这一位置建设拦砂坝,通过这一设置,有效拦截泥石流中的大块砂石,这有利于降低泥石流灾害的破坏性,防止下游区域遭受较大的破坏,保障人员财产安全。在对泥石流进行防治时,也可以应用储淤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就是要在泥石流流经的下游区域,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相应的停淤场,若是出现泥石流灾害,就可以借助停淤场,减少泥石流的流量,避免泥石流对下游区域的建筑、环境产生更大的危害。

结语

针对岩土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不仅能够保障岩土工程的质量,还能够确保周边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也能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质量。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势在必行,而在灾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表现等进行了解,以此制定出合适的防治策略,同时还要引进更加先进的灾害治理手段与预防措施,通过预防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减少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吴路强,王楷,乔为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21(9):23-24.

[2]谢洲.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1(1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