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下的生态修复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下的生态修复方法探究

汪源

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成为重要的手段和策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视域下,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作为关键路径,扮演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成为维护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国土综合整治可以为生态修复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生态修复可以为国土综合整治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土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需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

引言

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进而影响了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景观的生态功能,破坏了土地资源,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生态修复的目的是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稳定和自我维持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对生态修复计划进行重点研究。

1.复杂生态网络构建

1.1生态阻力面构建与生态廊道提取

在生态能量流动过程中,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与密度因子等多种因素对生态能量传输的阻碍能力各异,在高阻力地区,能量迁移受阻,在迁移途中存在巨大损耗,而在低阻力地区,迁移相对容易和安全。生态过程与物种迁移密切相关;因此,生态流倾向于通过低阻力区域。生态阻力面建设的关键在于生态阻力因子的选择和阻力系数的确定。结合现有研究和区域背景,阻力系数越小,物种的空间移动越容易,流动过程中的生态服务和生态功能损失越小[1]

1.2复杂网络鲁棒性计算

鲁棒性是指网络在受损情况下维持原有功能的能力,可分为连接鲁棒性和恢复鲁棒性。连接鲁棒性反映了当网络中部分节点受损时,剩余节点保持连接的能力;而恢复鲁棒性则描述了在网络元素受损后,通过采用简易策略实现网络功能恢复的能力。这两种鲁棒性可通过网络破坏模拟实验在恶意攻击和随机攻击模式下进行测试。恶意攻击与随机攻击模式均涉及逐个攻击节点或边的过程。

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架构

2.1生态修复空间格局的规划

首先,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类,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压力等因素进行分区,确定生态修复空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其次,在确定修复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需要对修复空间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情况、土壤侵蚀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功能提升等因素确定修复空间的分区方案。最后,根据修复空间的分区方案,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并进行空间布局。

2.2生态修复管理与保护机制的构建

建立生态修复管理和保护机制,是为了保证生态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其核心是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态修复工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引导和协调,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协同。以日照市为例,该市在实施生态修复规划时,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生态修复项目的监管,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2]

3.生态修复规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合理配置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手段,合理配置和管理土地资源,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它可以平衡不同区域的资源需求和供给,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合理的生态保护区划、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持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城乡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合理的城乡规划和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它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4.生态修复的路径思路分析

4.1生态修复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损、退化或受限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和改善的过程。生态修复的意义在于: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修复可以修复和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环境的原始状态,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灾害的发生。2)提供生态服务。生态修复能够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它可以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维护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3)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它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确保人类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4.2基于生态评价,形成“生态问题一张图”

在规划前期,开展了当前生态资源调查,摸清了城市内森林、农田、湿地、草原、聚落等生态背景。同时,基于相关的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数据,开展了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碳汇功能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等工作;基于评价结果,分析资源环境禀赋特征和潜力,识别生态保护服务功能与生态脆弱国土空间的分布范围,明确生态保护极重要区。

4.3立足自然地理特征和主导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修复分区

生态恢复区的划定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自上而下的方式是贯彻优势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主体功能区划分、国土生态修复分区的思路和意图;另一方面,基于地域空间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地域空间分化的基础上,根据流域的关键特征对规划区域进行细分;自下而上划分方法是在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功能状况、主要问题从微观到宏观进行评价分析[3]

4.4推动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机制

由于生态修复工作涉及环境保护、水利、土地、林业等多个部门,为实现生态修复目标,需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调。在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部门间合作问题,成立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在工作中,联合工作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成立工作小组、建立信息平台等,推进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实现多部门的协同配合。

4.5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协同推进机制

1)政策协调。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将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政策要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确保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方向一致。2)资源整合、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需要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政府应加大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专项资金,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可持续的支持。3)合作机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建立协作机制,形成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合力。政府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和NGO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创新的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调控和生态修复是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协调推进,才能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维澄.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 [OL] .人民日报,2016-04-18(09).

[2] 韩中华.城市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生产安全发展的意见[OL].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