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软土处理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路基软土处理方法研究

王杰荣

370687197411182094

摘要:在开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时,经常会出现软土地基,如果未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会造成城市道路投入运营后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导致道路路面直接受到破坏。软土的流塑性较强,城市道路运营后长期受交通荷载作用,软土可能出现严重的塑性流动,易造成路基边坡受到挤压而出现变形的问题,甚至直接出现路基坍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路基;软土;处理方法

引言

软土地基处理是道路施工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其处理技术对道路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技术应用方面,强调根据软土路基的特点和具体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并结合其他工程措施,综合考虑工期、成本和环境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道路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1道路施工中对软土路基处理的意义

在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软土路基是指土质较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其力学性质较差,容易产生沉降、变形和不稳定等问题。如果软土路基的强度较低,就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现象,通过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比如加固和加密软土、改良土壤性质等,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减少路基变形和沉降的风险。这样可以确保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和沉降,从而保障行车的平稳和安全。软土路基在水分作用下容易产生侧移和滑动,导致路基失稳。通过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结构等,可以增加路基的抗滑性能,防止土体的侧移和滑动,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软土路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且排水性能较差,容易产生积水和泥浆现象。通过采取合理的排水处理措施,如设置排水沟、加设护坡等,可以改善路基的排水性能,减少积水和泥浆的影响,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软土路基往往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差的稳定性,容易受到降雨和地下水的影响,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通过对软土路基的合理处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软土地基特点

2.1结构不均匀

软土地基基础自身存在结构不均匀性的特点与问题,受软土地基基础土质密度低以及结构稳定性差等因素影响,导致软土地基在正常使用与处理过程中承载力对软土地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沉降或坍塌问题的发生。

2.2压缩性高

受外部压力性因素影响,导致软土地基呈现出结构变形问题,压缩性明显。道路工程在遭遇软土地基后需要加强压缩性能方面的处理工作,避免在道路工程施工以及后期使用中出现坍塌或其他质量问题[1]

3、路基软土处理方法研究

3.1排水加固法

软土地基的含水率非常高,通常情况下能达到25%以上,有些软土地基的含水率甚至能达到50%,过高含水率的软土地基已不适用于强夯法,需要将软土地基的水分排出,使土层中的水分含量减少,从而提升软土的强度及稳定性。软土地基采用的排水技术一般是针对表层和深层进行排水,有效的排水技术是实现土层加固的重要条件。表层排水一般采用土壤排水技术,该技术是在土壤表层上面铺垫一层大小均匀的中等粒度砂石,从而减少软土地基表层的水分。也可以采用压力排水技术提升排水能力,使软土层发生沉降,并得到压实,这种加速排水的方法可以与土壤排水联合进行,从而加快排水速度。软土地基采用的深排水技术是重点,可以采用压实技术联合排水井,有效处理软土地基。

3.2高压旋喷桩法

高压旋喷桩法适用于淤泥质土、淤泥、可塑黏土、素填土等软土地基。在实际操作前,需要进行测量放线,并确定孔位,使用专用钻机造孔,造孔时应避免塌孔问题发生,可以采用泥浆护壁,也要保证钻孔垂直,钻孔口径必须比喷射管外部口径大30~50mm,确保喷射过程中正常实现冒浆。完成钻孔后需要测量孔深,如果孔深达到20m以上,要在孔内测斜。孔深达到要求后将喷射管下管,测量喷射管长度,并将尺度标识出来,然后调试喷射压力,试压管路的长度应在20m内,完成喷射管检查工作后,由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进行批准,开始喷射注浆。在开展喷射注浆时,要保证送入的气、水、浆达到设计要求,如果喷射式发生压力异常,必须及时处理。如果出现孔内漏浆问题,应停止提升,不漏浆后再继续提升,提升时要采取旋摆的方式,以提升喷射的质量,完成喷浆后需要清洗管路、泵,以免对下一个桩孔施工产生影响[2]

3.3桩基法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接下来要进行的是具体的施工,在软土路基处理时,桩基法为常用的施工工法,在软基处理中如果存在较多较厚的软土层很难进行深层次清理,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来处理。在桩基法施工中,最为重要的构件是钢筋混凝土桩,它具有较强的承载力,施工速度快等特点,不仅可以保证结构能够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还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工程的建设品质。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成孔操作,之后再将混凝土注入到软土路基中,当混凝土放热或者是离子交换之后,附近的软土性质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这一背景下会形成复合型的路基。路基的强度会显著的提高,能够有效避免沉降问题。另外,由于混凝土承载力较高,整个操作过程非常地简单,有利于满足整体的施工要求,减少诸多因素对工程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有序地实施这一施工方案,全面地保证路基工程的抗压能力以及稳定性,符合当前的施工要求

[3]

3.4加载预压法

在这一方法利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基础工程开展之前,采取加载预压的方式来对软土地进行科学的处理,适当地控制好路基的强度,等到工作结束之后需要有序地推动其他施工的顺利进行,以此来保证整体的施工效果。在完工之后,如果软土路基没有任何的变化,承载力较强,预压负载能够在自重的条件下有效地起到良好的维护效果,如果施工地区的路基渗透性较大,并且排水距离较大时需要采取这一施工方案能起到良好的固结效果,适当地优化当前的施工方案,提高整体的施工水平。如果软土路基稳固性较差,也可以在土层的中间挖出一些排水通道以此来保证整体的施工效率。

3.5夯实法

夯实法是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物理层面的碾压压实,提高软土层内部的密实性与稳固性,此方法在粉土、砂土等软土层处理中应用广泛。在夯实法中,需要利用机械设备形成强大的夯实力或冲压力,并在一定高程差下从顶部自上而下夯击软土层,持续性挤压软土层中的孔隙,提高软土层的密实度,降低软土层的含水量,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与硬度。当前,在软土地基夯实法处理中,常用的设备或设施包括石夯、夯土机、蛙式打夯机等。夯实设备设施自高空垂直落下的机械能可以转化为软土地基内部孔隙挤压直至到达密实状态的动能,能够有效消除岩土工程软土地基的塌陷现象。在夯实法作业之前,施工人员需根据软土层的饱和水含量、土质特性等选择适宜的锤击工具或机械设备,同时科学设计锤击的高度、锤底的直径等。

结束语

总之,道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成效直接关系到上层工程的稳固性与安全性。鉴于软土地基压缩性高、下沉量大、承载力弱、透水性差,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软土层处理技术,如夯实法、加筋法、排水固结法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有效控制软土地基不稳导致的不均匀沉降、上层建筑塌陷倾斜等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与应用技术[J].交通世界,2019,(27):42-43+55.

[2]许斌.高速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J].中华建设,2019,(09):138-139.

[3]侯威.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基层优化设计分析[J].珠江水运,2019,(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