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刘华君

西昌阳光学校,四川西昌,615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需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必要性,提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教学路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教学

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探索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必要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有效巩固已学知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能获得学习思路的启发,还能更好地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能力,由此看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具备教学必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可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还应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多样化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充分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要使学生的解题方法更加丰富、多元,需不断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会从多个方面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引导其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面、深层次地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让小组成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对数学问题探究的意识,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佳解题思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践路径

(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只有准确审题,才能高效、准确解题。审题方法是提高审题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讲解审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解正确的审题方法,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题目时使用针对性的方法分析题目信息,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数学解题效率和准确率。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三年级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题目,“小明从家到超市要走2.4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又回家取了环保购物袋再去超市,这样他比平时去超市要多走多少千米?”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审题,如下图所示。

1710039415105

图中A点代表小明家,C点代表超市,B点代表小明折返回家的位置,也就是距家0.3千米处。家到超市距离为2.4千米。AC=2.4千米,AB=0.3千米,BC=2.1千米。小明从A点出发,在B点折返,回到A点,再经过B点,到达C点,所走路程为三条线段AB和一条线段BC的距离之和,通过分析,体现题目数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通过图形语言,判断出小明多走了两条线段AB的距离,即0.6千米。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充分解读教材,并且牢牢抓住教学要点,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从而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分析并总结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多样化数学解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需坚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计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为其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障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讲解数学知识,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计算矩形的周长时,少数学生会采取长×2的错误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采取长×2+宽×2的计算方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统一的方式开展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素养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特征,对学生的解题方式进行细致分析,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三)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教学时并未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激发,从而出现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不理想等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方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究效率。教师还需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其积极发散思维,多角度梳理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小学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上灵活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更加主动地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将数学问题同实际生活相关联,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多样化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如,教师可提出数学问题,“3箱葡萄重15千克。一箱桃子比3箱葡萄重5千克,请问3箱桃子重多少千克?”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快速解答。有学生先尝试解出一箱葡萄的重量,有学生尝试先解出一箱桃子的重量。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多种解题思路的梳理,发散思维,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时通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得到满足,可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解题方法的探究中。又如,小学数学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小明的小狗走丢了,有热心群众告知其小狗的具体位置,已知有三条路线可以找回,我们将三条路线分别设置为A、B、C,请问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小明选择哪条路线可最快找到丢失的小狗?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计算并比较三条路线的距离,从而发现最优路线。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解题思维。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提升。

(四)深入挖掘教学资源

在基于数学问题进行多样化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调动学生对问题反思总结的积极性。在进行小学数学相遇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列举相关教学案例,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小学生常常会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热情。教师还可选择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行开展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其数学解题能力[2]。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也可依据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局限,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如,“丽丽骑着自行车从家去图书馆,欣欣骑着自行车从图书馆回家,两人相向而行,丽丽每分钟行驶120米,两人相遇后丽丽再行驶3分钟可到图书馆,欣欣再行驶480米到家。欣欣每分钟走多少米?”该问题结合了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引导下,调动思考问题的兴趣。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营造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并且在学生实际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多样化解题能力。

(五)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学生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是训练和激发学生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散思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如,当学生学会认识图形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现实生活中不同形状的物品。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将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应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掌握多样化解题方法。如此一来,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与效率。为了促进学生形成 “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帮助并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丰富后,才能逐渐掌握多样化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具备数学知识点的关联能力及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转变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问题探究,掌握解题方法,使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简称 “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称 “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等需要优化与创新。小学数学多样化解题方法的有效应用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实施多样化解题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深刻领会新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逸凡. 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文化的基本策略 [J]. 读写算, 2024, (04): 62-64.

[2]陈玉真. 基于新课标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J]. 成才之路, 2024, (04):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