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3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

黄凯1   黄骞2

1.浙江致彦建设有限公司,湖州313000

2.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杭州31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高支模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支模高度不低于8m以上的模板施工,需要结合建筑施工的具体高度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通过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的承载能力,为安全施工建立良好的基础,进而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高支模施工工艺和技术的顺利实施,就要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明确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采取有针对性地调整控制措施,进而确保高支模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施工中涉及到较多的环节,其中高支模施工是相当关键的,强化其工艺质量控制,存在着较大的意义,对此,针对高支模施工工艺与技术开展了探究,从该项技术的多个方面实行分析,也就是流程、具体运用以及质控举措等,同时以具体工程施工为例,探讨了该项技术的运用,旨在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及安全,高支模施工技术常用于结构复杂,高度高、跨度长、载荷重的建筑施工中。根据《建设工程高大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定义,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总载荷大于15kN/m2,或集中载荷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可以为复杂的建筑物施工环境提供良好施工条件及承载能力。该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难度大、风险大,需要在建设项目施工前进行专业的设计和规划,过程监督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高支模技术虽然可以有效应用于大跨度和高空间的施工,但也是建筑工程中最危险的环节。由于高支模板的施工质量与项目实施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保高支模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各个施工环节的标准化、在施工准备阶段充分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及资源准备情况。

2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特点

高支模施工技术需要依靠特定的模板支撑体系才能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稳固的支架体系不仅有利于装饰安装作业,还能更好地进行结构浇筑,进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施工灵活性很高,可以结合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拆卸安装,这一点相较于普通的脚手架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高支模技术的施工难度较高,前期成本较大,通常适用于跨度超过18m,高度在8m以上的建筑施工,该系统自身模板载荷也较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高支模施工技术弥补了传统脚手架系统在一些情况下无法进行高空作业的缺点,虽然其技术难度有所增加,但是合理运用该技术能够很好地完成许多难度较高的高空作业。随着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增多,该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高层建筑高空作业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支撑系统。综合来看,高支模施工技术前期成本较高、工艺较为复杂,但是该技术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完成许多复杂性施工工作,进而更好地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和优化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相较于传统的脚手架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确保施工安全。不仅如此,高支模施工技术使用的模板材料可以多次循环利用,因此,在节能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上也有良好的价值。虽然高支模施工技术有许多传统施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该技术施工难度较大,对各环节的施工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实行全过程管控,从方案组织设计、材料选择,到具体的安装、拆模等工艺流程都必须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施工符合建筑施工的工艺标准。

3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3.1方案设计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进而为模板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设计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地了解,尤其是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位置更要予以充分的关注,确保高支模施工方案能够与现场的真实情况相匹配。在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施工材料的具体规格、性能以及不同结构的设计标准进行筛选,确保其能够满足安全施工的需求。同时,对于有条件的施工企业而言,还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对高支模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明确其施工工艺的具体技术参数,这就能够为实际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数学模型还能对模板的承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明确其中的薄弱位置,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高支模施工的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3.2施工准备流程

此环节一般包含以下的内容,一是材料选取,二是方案预设。在进行选取时,应该结合建筑实况来开展,在该项技术之下会使用到较多的材料,例如木材、混凝土等。具体选择中,应当充分根据有关标准开展标准化选择,防止不达标的材料发生。另外,应当综合考量项目有关方面的需要,即荷载量以及承重量。对于建筑项目的开展来讲,方案设计为不可缺少的前提,结合建筑性能以及结构等,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按照设计状况开展项目测量,确保方案的有效与合理。

3.3模板安装

在安装高支模板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其安装质量,需要对控制施工线、中心轴中间位置以及当前的水平方向进行准确的测量。在进行顶架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钢管进行整齐的铺设,将其一直铺设到梁底端的位置处,然后再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木枋龙骨搭设,进而就完成了高支模板的支撑工作,为钢管提供良好的稳定性能。在高支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其中影响最大的工作就是梁板钢筋的控制工作,避免其对模板周围造成过多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模板自身的稳定性,为后续施工的安全进行建立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装质量符合要求,这就需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安装方案进行,对于无法实现的安装要求需要及时向设计部门反馈,对模板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进而确保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符,此外,还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实时的监测,进而判断其能否满足清理或者拆卸高支模的条件要求。在整个高支模安装的过程中,最需要重点关注的时候水平拉杆拆除工作,只有这项工作做好之后,才可以保障后续高支模的清理和拆除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4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施工准备

施工之前,企业需依照工程施工方案做好工程施工人员、材料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这对于顺利完成高支模支护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工程自身实际情况。同时,还要针对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展开细致且全面的分析,将满足工程建设基本要求的施工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以此更好地保障整个支架系统的安全性。

4.2制作模板

建筑企业需要选择专业部门,按照施工方案制作模板,同时还要标出模板型号规格。等到模板制作完成后,需要选择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可以达到工程要求。经过检查确定模板不存在问题后就可以均匀涂抹脱模剂,最后需要将模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并放置在指定位置。

4.3模板安装搭设

正式安装前,对于施工者来讲,应当将梁线位置找出来,同时设置有关的标志,通过对仪器的使用,找到轴线位置,以便能够明确模板控制线。在对框架进行搭设时,需要在底部铺设材料。实际安装时,对于托板以及模板,需要在二者间放置骨架。另外,对于楼面模板安装,需要多加注重,为确保结构的可靠,应当认真做好对钢筋的捆绑,在此之后,方可开展实际的浇灌步骤。对于脚手架安装,应该锁好其两端位置,同时确保连接部位结构紧密,就上下钢管而言,需要处于同一水平方向。当搭建拉杆时,需要多加关注钢管的可靠,处于所有施工环节,保证总体安全性能。

4.4混凝土浇捣

高支模混凝土浇筑阶段应当重视施工载荷的控制和浇筑方向的把握。在按照专项方案对搭设的高支模架进行验收检查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当科学规划泵送管道的布置,泵送混凝土的速度,高支模区域楼面混凝土的浇筑方向等。混凝土浇筑是原则上应当进行堆成浇筑,避免高支模架受到不对称的施工载荷而造成偏移。浇筑时从周边已浇筑结构逐渐向大跨度的待浇筑部分进行整体推进,从可以承压的中间跨向悬挑结构推进。浇筑面上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堆积高度与受冲击的部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加强对架体稳定性的监测,如有发生局部位移或弯曲,立即停止浇筑并启动应急预案。

4.5高支模施工拆除环节

建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高支模拆除,拆除作业是施工环节的末环,因此需要重点注意成品保护工作,对施工人员的细心和耐心也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严格执行拆除程序,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建设成果,避免拆除过程中造成成品破坏,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额外的损失。高支模施工拆除的第一步是侧模的拆除,拆除时需要重点关注构件表面与棱角部分。侧模拆除后需要进行低模梁和悬臂构件的拆除,悬臂构件和梁长大于8m的低模梁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0%,梁长小于8m的梁拆除时强度也应该不小于75%。在进行板底模的拆除时,2m、2m以上8m以下、8m以上的板底模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的最小标准值分别为50%、75%、100%。接着进行柱模的拆除,该环节要先拆拉杆再拆柱箍,用撬棍使模板与混凝土分离,然后分块运出。然后需要拆除墙模板,卸下穿墙螺栓与斜撑和水平撑后,同样用撬棍拆除模板。最后需要拆除楼板与梁模,该步骤要依次拆除楼板底模和侧板模。在楼板模拆除时要先拆水平拉杆,再进行模板支柱的拆除,拆除过程中每排需要留下一到两根支柱,施工人员完成拆除后要将模板统一堆放在空旷处,且堆放高度应该控制在2 m以下。

5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5.1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整个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且与工程施工的进度、安全性都有紧密联系。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能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找出其中的缺陷与不足进行系统排查与处理。另外,还应结合先进技术针对工程设计方案展开全面验证,如可以借助BIM技术进行方案整体有效性与可行性的验证。

5.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安全防护措施不可缺少。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让建筑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安全防护措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招聘操作基本技能水平比较高、基础知识丰富的施工专业人才,他们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大力宣传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的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标语的方式进行宣传。无论是哪种建筑工程,安全都是第一要素,是确保建筑工程可以顺利完工的基础,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一定要予以重视。

结语

总而言之,高支模施工技术在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确保其施工质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通过对高支模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明确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并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有助于促进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从而为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明辉.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21,(10):72-73+78.

[2]卜琼.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研究[J].居业,2021,(10):70-71.

[3]李荣.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6):103-104.

[4]王小军,王家栋.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05):95-97.

[5]吴云.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