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类纪录片中女性传承人形象塑造——以非遗项目江永女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非遗类纪录片中女性传承人形象塑造——以非遗项目江永女书为例

聂静怡

(新疆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0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随着官方方针政策的出台,影视行业对非遗研究也逐渐升温,而对于在非遗中,传承人是其重要的纽带,目前已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共有741位。女性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地位正在被认可,非遗领域的她时代也将让世界倾听更多来自女性的声音。

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分析非遗女性传承人的形象塑造方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2)、现实意义:为拍摄女性非遗传承人的创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分析非遗女性传承人现状观看相关女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以及相关内容,理清非遗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以及研究现状,学习非遗类纪录片有关理论,通过田野调查了解非遗女书项目

2、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将非遗类纪录片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挖掘其发展现状中所需改进,让纪录片创作者关注其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1)、国内:作者赵振华(2019年)用文献理论方法研究,得到非遗纪录片创作策略的方法论

2国外暂无

(二)、理论基础

研究基于作者赵振华对于用影像书写中国故事 ————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策略研究论文和作者范晓颖影像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期刊等文献。

、正文:

非遗纪录片中女性传承人形象塑造——以非遗项目江永女书为例

◇ 姓名:聂静怡

[内容摘要]

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作用不言而喻其中非遗女性传承人一直是创作者所忽略的部分本文将从女性编导的视角阐述拍摄非遗女性传承人的注意事项在拍摄中离不开对于女性传承人的形象塑造文章将从视听语言拍摄内容叙事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女性创作者拍摄非遗女性传承人提供创作灵感

关键词:非遗纪录片女性形象塑造

正文

20185月中国妇女网曾统计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名单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增1082人男性820女性262[[1]]由于传承人中的性别比列问题有学者研究发现,民间医药,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几个非遗大类中,男性占有绝对比例,似乎有禁止女性参与的倾向[[2]]。因此在拍摄女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时不免加入一些性别议题

江永女书不仅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人所知更是由于其在世界文字中作为唯一一种女性专用文字为众人所知晓传女不传男的特质与前文中所提到非遗文化有所区别其传承人更是只有女性这点往往吸引了大量对于女性议题感兴趣的创作者前往进行纪录片拍摄文章内容将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女书为例从视听语言拍摄内容以及叙事策略等方面来阐述拍摄女性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形象塑造时需注意的事项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指影视作品的影像方面和声音方面两个板块相互产生作用共同去完成影视作品的叙事表达[[3]]在纪录片中视听语言与拍摄内容同等重要可以通过风格化特定的视听语言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视听方面除了追求真实性的表达,遵循纪录片自身的纪实性,创作者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参考对非遗类女性传承人纪录片进行视听创作

(一)特写镜头

在女性有关的非遗项目中大多都是有关于纺织刺绣等较为精细的活动因此在拍摄时可运用特写镜头对其进行展示在视觉呈现上带给观众美好的视觉体验。

(二)拍摄角度

在视听语言中拍摄角度也是一个可以作为表达观点的方式拍摄角度可分为正面背面侧面仰拍俯拍等作为女性拍摄者可以用微仰的角度进行拍摄既可以方便女性拍摄者长时间的跟拍同时也可以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对于女性传承人在传播文化的方面的高大立体形象

(三)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的选用也是纪录片中必不可缺的一笔。“影视中的音乐除了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表现主题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创作要素是创造节奏。节奏能给画面注入强大的生命力,而音乐更好的突出了这种节奏性。”在背景音乐的运用上除了要加强画面的节奏感同时也可以与拍摄主题相结合选取与拍摄内容相关的音乐

(四)同期声

在拍摄时创作者应注意同期声的摄录,在影片中起到烘托气氛、 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期声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与画面同步记录下来的 和事件相关的人物语言和现场音响[[4]]在拍摄女性传承人进行日常活动时多加保留同期声的使用

拍摄内容

非遗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拍摄“人”的艺术,没有“人”的纪录片很难真正打动观众[[5]]非遗类纪录片通过拍摄传承人的真实故事,将非遗与传承人相结合让大众了解到非遗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使观众

愿意去了解非遗文化,从而产生对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在拍摄非遗类纪录片时选择一个有故事性的传承人十分重要

(一)传承人家庭故事

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其本身就承载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作为不受大众所知的文化将流传下去背后一定有着自己的坚持与付出尤其是女性非遗传承人在国内的社会环境下女性除了来自社会的压力更是肩负着家庭的职责因此除了拍摄传承人与非遗文化的连接外其家庭故事也可以作为打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角度

(二)传承人社会活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需要与当地机关不定时出席参加会议进行传播文化等活动此时作为非遗传承人尤其是女性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开始展现在与传承人沟通过后可以进行跟拍通过传承人这些社会活动的跟拍可以展现出在社会层面对于该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女性传承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传承人本身

除去传承人社会家庭等身份后应该专注于传承人本身。在其不需要从事相关社会活动做家务以外的空闲时间是属于她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她最为放松,也是更能展现传承人的真实性情。纪录片创作者在对其进行拍摄时,也更能拉近与传承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内容展现更为真挚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拍摄能让观众看到一个立体的女性传承人形象以及新时代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身份方面具有多重维度的价值,展现了女性的家庭价值,保留了女性在家庭中所做的贡献,又展现了新时代女性不被感情羁绊、精神独立、 经济独立、努力投入自身事业建设中去的女强人形象。

叙事策略

在众多非遗类纪录片中多采用旁白解说词的方式进行叙述解说词的运用则是忽略了纪录片画面中所最为重视的细节表现这种叙事方式不能让观众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文化也不便于创作者去塑造一个立体的女性非遗传承人形象

除此之外还可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蒙太奇(Montage) 是法文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来被用于电影当中,即按照一定的构思,将画面组接起来,形成整体[[6]]蒙太奇作为镜头组接技巧是对于纪录片而言的又一次创作。它的魅力之处在于可以将画面表达单一的镜头重新构造,拼接在一起。

四、结语

在当今多种文化交融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对经济效应的不断追求,其原有的光芒逐渐被淹没尤其体现在女性非遗传承人身上创作者在了解到非遗女性传承人的现状后通过各种创新的角度和方式向大众展现新时代非遗女性传承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风貌将当今社会对于女性的价值认同和精神理解融入到创作过程中有利于塑造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将女性创作者和女性传承人的细腻情感相结合创作出独属于女性非遗传承人的纪录片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注释)王烜.“非遗”女性传承人研究的问题和反思[J].大众文艺,2021,No.504(06):2-3.

[2](注释)宋利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增1082人 女性占1/4[N].中国妇女报, 2018-05-17.

[3] (注释)嵇鸣洲.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和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6.

[4] (注释)张福起.文艺常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04):133.

[5](注释)张福起.文艺常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04):135

[6](注释)顾梦芹,江楠楠,廖婷婷等.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07):227-230.DOI:10.16661/j.cnki.1672-3791.2208-5042-9443.

[7](注释)吉艳丽.蒙太奇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

[8]何瑶,张宇铮,何春耕.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的创新特征[J].新闻世界,2023,No.385(05):45-48.

[9]张昕.非遗微纪录片的叙事现状与策略分析[J].今传媒,2023,31(02):87-89.

[10]郑祥. 人文纪录片中新时代女性形象塑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DOI:10.27280/d.cnki.gsdsu.2022.000965.

[11]王烜.“非遗”女性传承人研究的问题和反思[J].大众文艺,2021,No.504(06):2-3.

项目:202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S2023107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