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治理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治理路径

路娅丽

湖北祺润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作为流水体系的关键组成,流域水环境对整体水资源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行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水环境的保护,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和污染物,影响水环境质量,再加上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欠缺,使得水体污染解决效率受到较为明显的制约。在此发展背景下,改革流域水环境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现状;治理路径

前言

流域是水系统整体功能与结构的标志,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流域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一旦生产、生活所用水资源量超过环境的承受范围,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再加上当前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流域水环境管理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流域水环境保护现状

1.1前期的投入较少偏重于后期的改善治理

现在对我国的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和单位对于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偏向于后期的治理和改善,对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前期的预警工作往往被忽视。前期的预警工作可以提前发现流域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发展,提前解决。相较于前期的预警工作,后期的改善治理工作往往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前后期的投入不平衡对资源的使用效率产生了一定地浪费,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为低下。

1.2未健全管理机制与管理机构

我国当前由中央统一拟定流域水管理制度中存现一定问题;比如: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有关的部门较多,如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流域水环境的治理与维护;水电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对水能与水量监督;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区域水道的排水状况。每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利看似虽然密不可分,但实际上部门间互相干涉并不多,致使各不同部门拟定的管理机制与方案均从各自利益实行,对自身管辖的流域水给予管理与规划。因此,不仅不能使流域水环境与资源的有效性达到高度化,且在发生事故时,各部门可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状况。

1.3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

尽管我国对于流域水环境出台了很多保护政策,但是依然存在相关法律不完善、内容不全面、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例如,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涉及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只包含对水资源的管理规划,却没有针对水污染的管理条例。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水域较多,地域间会涉及交叉管理的情况,但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划分出管理责任人。因此,我国政府应在现有的相关法律基础上,增加一些更加细致的法律法规。

2 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治理路径

2.1建立协调统一的水环境管理机制

根据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要切实提高水环境管理的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进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协调统一的水环境管理机制。首先从总的原则要求上来看,要旨在建立科学指挥有力、环境容量精确、流域综合系统治理的水环境管理体系。其次从具体的制度建设上来看,要做到流域和行政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流域管理层面,要赋予流域管理机构更大的职权和自主权,能够积极地协调和参与流域水环境的统筹规划,同时实行对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切实提升流域管理机构的决策和协调能力。再次是加快健全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协调机制,做到部门工作之间的有机衔接,可以成立专门的流域协调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和流域管理机构人员共同组成,尤其是针对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水环境管理通过协商一致来解决季节性调水与水资源保护、违法水事处罚、越权管理等的问题。最后,要充分的解决好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要由流域综合性管理机构根据一定的监测指标来明确流域的水质标准,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流域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以及水污染控制之间的有机协调和统一。

2.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还具有缺乏执法制度、操作性较低以及立法存在空白等相关问题,甚至部分法规之间还有着冲突与矛盾。同时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再加之执法规划不够完善,就导致执法行动当中随意性较强。例如执法大检查等相关突击检查,无法对污染着产生威慑,所以就存在如淮河流域零点行动过后,依然出现污染的现象。建立相关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法规对于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具有极大的意义。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可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对责任进行明确,从而促进管理和治理效率,在具体的立法方面可以先从控制措施入手,然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最终利用相关的利益进一步调动对流域水污染问题的分析,例如污染物的产生,治理的方法,污染物的运用等。对这些方面的进行法律的制定从而提供指导,保障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2.3确保前期预警工作和后期治理工作的平衡

对相关的流域水环境进行全面的监管治理可有效地提升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在具体的完善污染监控系统时要注重全面的覆盖和科学的监控布局,从而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前期预警工作的加强可有效地解决短期水污染问题的产生,还可以对长期的水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保护流域水环境。预警工作的加强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对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现象进行防治。现如今大多数流域水环境的保护主要着重于水文和水质理化指标,但这还不够全面,需进一步对水资源中的生物种类和沉积物进行进一步的监察和分析,使得水资源的监控更为全面,从而全面确保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现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手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对流域水相关的情况进行分析管理时可以借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实时的分析监控。例如,美国的密苏里河等大型河流已成功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信息化水资源预警机制。

2.4群众参与保护管理流域水环境

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应重视群众力量,因为水环境的污染、保护问题与居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提倡宣传节约用水,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约束群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倡全民参与,贯彻好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减慢水流域环境污染的速度,积极治理污染严重的水流域。群众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保护治理工作,并加以保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将水流域保护意识传达给人民群众。例如某地区的环保厅开通水环境保护的公众号,采用有奖签到和转发环保文章的方式获得积分,凭借积分可获得物质奖励。这一措施可以让人民群众接收到水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改变以往观念,重新审视水流域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保护水流域环境。

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只有将其合理地保护起来,才能更好地净化生产及生活空间,保证水资源发挥出最大功能。结合本文的详细分析,明确了现阶段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发现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亟待完善,要从完善制度体系、生态补偿方法等多个方面采取行动,确保流域水生态环境科学维护,实现既定的循环目标,达成理想化的运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晏含.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J].海外文摘·学术,2020(01):1-2.

[2]刘佳.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流域化管理模式探讨[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3(8):9-10.

[3]詹晓敏,徐劲草.流域水电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初探[J].信息周刊,2019(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