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政策形势分析及有关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政策形势分析及有关建议

杨旭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成本快速下降。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风电光伏基地;开发;规划;政策;建议;

“双碳”背景下,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为更好指导企业大型风光电基地开发建设工作,通过政策分析及实际工程调研,总结基地开发建设面临的要素协同、创新示范、规范用地等方面的形势、特点及问题,并针对性在开发思路、开发模式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相关要求

综合分析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政策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大型风光电基地的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更加强调项目开发规模化、集约化,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上单体项日规模基本在100万kw以上;二是更加系统化,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基地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凋节电源、系统调节能力、输电能力等,确保基地、调节电源、外送通道“三位一体”,同步建成投产;三是开发模式上,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推动煤电与风光电优势:补、融合发展;四是新技术应用上,鼓励示范引领工程,支持采用技术先进、发电效率高的风电机组和光伏组件,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光伏治沙等形式打造示范引领工程;五是更加强调项目落地。国家层面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按月调度机制,加强了基地项目监管,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日从核准(审批、备案)、开工、建设、并网到投产进行全过程调度。

二、基地开发保障的要素

1.风光资源。截止到2022年底,风电光伏资源开发规模已超过7.5亿kw。风光资源禀赋优良、集中连片,是开发规模化基地的基本条件。风光资源作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的基础,需进行精确评估,且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做好统筹谋划,寻求风光资源均较为丰富、集约化、可实现优质高效利用的区域作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潜在地区。

2.土地要素。土地作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基础保障条件,需进一步强凋合规性、统筹性、契合度等问题。合规性主要体现在基地开发所用土地须符合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相关土地政策以及省内的相关政策要求。统筹性主要体现在土地作为各地经济发展、城镇边界发展的重要条件,需统筹考虑土地使用的经济价值体现。尤其是光伏发电项日,其占比面积较大,占用时问一般为25 a,各地需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使用范围。契合度主要体现在批次基地中,各批次基地有不同的侧重点,当前已在沙漠、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地的基础上拓宽至油气田块、盐碱地、滩涂等。

3.接入条件。接入条件作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与负荷端的桥梁,起着“打通最后1 km”的作用。从消纳力‘式上划分,町大致划分为就地/就近接人、跨省跨区外送两种方式。就地/就近接人的大基地项目,除了需要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接入问题,更需要往下游延伸,明确消纳市场、负荷。跨省跨区外送的大基地项日,需要全面策划整体外送方案,包括送端基地建设、受端省份、通道路由、调节电源等多力‘面的问题,做好系统型的策划。

4.经济性要素。风电光伏基地的经济性是开发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要素,各开发企业均设定了相应的投资决策要求。与常规项目不同,大基地项目需要整体测算项目的经济性,尤其跨省外送的大基地项目,不仅要考虑大基地项目建设储能成本的分摊,还需要考虑通道输配电价分摊、调节电源调节服务费用等成本。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网电价,随着电力交易的不断深入,大基地项目的上网电价因其基地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价格,需要统筹系统性的考虑经济性要素。

三、基地开发策略分析

目前,各开发氽业正在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工作,结合在当前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的相关经验,

1.强化政策研究,紧跟国家新能源战略部署,积极做好政策研究,找准发力方向。提前谋划基地布局,做好近期及中远期基地项目预判,在新增规划通道与基地区域提早进行项目储备。

2.做好资源整合,与各大能源企业、政府投资平台、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减少无序竞争,形成人员、经验、资会等综合优势。

3.优化管理机制,打造新型开发管理模式,优化工作审批流程,提高决策、设计、采购等环节效率,适应国家基地项目短周期、快响应的需求。

4.梳理各开发氽业的优势,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补长短板,发挥长板。依托煤炭资源、煤电调峰资源及电力外送通道能力,增配新能源基地,同时积极谋划拟建外送通道配套新能源基地项目。推进煤电与风电光伏实质性联营、煤炭和新能源组合优化,以煤带新,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5.多能互补,优化基地电源及调峰手段。采用风电、光伏、火电、储能、氢能等能源形式开展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6.强化生态治理,借助新能源基地大开发契机,推进“光伏+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建设,构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

四、建议

1.建议对火电与新能源联调联运进行专题研究。“两个联营征求意见稿”等文件中多次提及“一个开发主体,保障煤电作为支撑性、调节性电源的合理收益”等思路,但目前来看,电网仍然是将新能源基地项目作为单独电源调度。最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对大型风光基地支撑调节煤电机组建立容量补偿机制的有关说明表明了日前能源主管部门对基地项目。卜煤电与新能源调度之问相对独立的态度。现阶段,火电与新能源联调联运在技术上尚有很大不确定性,建议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题研究,掌握主动。

2.建立基地项目储备库。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要求,建议开发企业建立基地项日储备库,鼓励各区域子公司提前进行基地项目谋划,根据项日规划深度遴选出优质项目,积极与新能源电源、电网规划咨询机构沟通对接,落实基地项目町行性并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大型基地规划方案,向国家及各省(区)予以推荐。

3.建议深入研究板下经济分享方案。基地项目选址基本位于沙戈荒或采煤沉陷区,在生态修复、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方面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但部分开发企业受主营投资方向限制,合理合法享有板下经济目前尚兀有效途径,大多以冲顶土地租金方式进行,但对板下农、牧业实际效果无法有效掌控,一日.国家进行农光互补实效性核查,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深入研究板下经济分享方案,探索成立新能源项日运维服务专业化公司,负责大型风光基地的运维及板下经济回收管理工作。

4.强化外送通道受端负荷特性研究。外送通道受端负荷特性是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影响着整个基地项日的电源配比、调峰能力建设等要素酉己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基地项日的经济性、可行性。建议强化对重点负荷受端地区进行负荷特性研究,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5.建议加强对新能源制氢等开发模式的研究。当前新能源制氢对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虽然目前限于制氢成本、存贮、运输、消纳等应用环节还无法大规模应用,但新能源制氢已经逐渐成为新能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建议针对性开展专题研究,充分发挥电解水制氢的调峰储能能力,构建地区“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同时联系相关上下游氽业,在基地项目开发中,对地方政府制氢需求要做到“回应到位、蓝图到位、上下游配合到位”。

总之。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我国风电、光伏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已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以风光资源为依托、以区域电网为支撑、以输电通道为牵引、以高效消纳为目标,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

参考文献:

[1]刘红,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政策形势分析及有关建议探讨.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