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2

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王彪

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煤矿   831100

摘要:煤矿开采作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高危、高尘、高温等恶劣环境,给矿工生命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途径。该论文探讨了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无人化开采系统融合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了智能化作业、远程操控及安全监控。通过部署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装载车等设备,有效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开采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技术不断创新,未来无人化开采将向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开采。无人化开采技术不仅有利于改善矿山作业环境,还能提高资源开采综合效益,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开采 无人化技术 自动化控制 智能化 远程操控 安全监控

1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概述

1.1 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开采领域也在逐步迈向智能化和无人化。无人化开采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矿方式,其核心理念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参与,通过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决策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煤矿的高效、安全开采。

这项技术的出现源于对矿工作业环境的持续改善诉求。煤矿作业环境往往恶劣、危险,极易发生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安全事故,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应用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将矿工远离危险区域,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控,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该技术还能提升开采效率,降低成本支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发展源于矿山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德的一些煤矿开始尝试采用程序控制技术实现部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操作,为后来的无人化开采奠定了基础。8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矿山企业引入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了采掘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

90年代以来,无人化开采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德国鲁尔煤矿公司为代表的欧洲煤矿企业,在长壁采煤、运输和掘进等领域广泛应用了无人值守技术。2001年,鲁尔煤矿公司在卡夫塔煤矿投入使用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无人值守的综合矿井,标志着无人化开采技术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化开采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智能采煤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生产,推动了无人化开采向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以中国神华集团为例,其陕西黄陵矿区已建成了国内首个5G远程无人智能矿区示范基地,实现了采煤、运输、通风、供电等多个环节的无人化作业。

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矿山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未来,伴随相关技术的持续创新,无人化开采将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方向发展,为矿业企业降本增效、保障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2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关键技术

2.1 采矿机械自动化技术

煤矿无人化开采离不开采矿机械的自动化技术。传统的采煤机具有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难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运行。因此,开发新型智能化采矿机器人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智能采煤机器人需要具备几方面关键技术: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与控制、远程操作等。环境感知技术包括视觉识别、测距雷达、气体监测等,用于实时感知矿井环境和机器人自身状态,为决策控制提供数据支持。自主决策与控制技术则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调整和智能化作业。同时,高可靠的远程操作技术也有助于提高无人化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

以山东某大型煤矿为例,该矿区引入智能采煤机器人后,采煤效率提高35%,人工成本降低27%,事故发生率下降62%。该矿区主要采用视觉导航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以及5G远程操控技术,实现了掘进工作面的全程机器人作业。在此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采煤机器人在崎岖地形、瓦斯超限等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增强其环境适应性、自主性与可靠性。

2.2 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

煤矿无人化开采对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有线信号传输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要求,新型无线传感技术应运而生。当前,基于RFIDWiFi5G等无线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煤矿环境监测、设备状态监控、人员定位等领域。

矿井环境恶劣,温度、湿度等参数剧烈变化,尘埃、有毒气体充斥,任何一个小小失误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因此,高精度、高可靠的环境感知至关重要。MEMS传感器凭借其微型化、低功耗、高性价比等优势成为理想选择,可在矿井各个角落部署传感节点,构建覆盖面广、采集精度高的感知网络。

大数据技术革新了信息处理方式,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手段使得大规模、高密度数据能够高效存储、快速分析。矿井周边环境、采煤设备、人员动态等信息,均可通过定制算法提取有价值内容。借助云端算力,频繁的数据处理任务可轻松完成,为矿井生产决策提供强大支撑。

3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的应用

3.1 在各类煤矿中的应用

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在传统矿井中应用广泛。以山西某大型煤矿为例,该矿区年生产能力达3500万吨,通过引入无人化采煤机器人和自动化运输系统,人员撤离工作面后,机器人即可执行全程智能化开采作业。数据显示,与传统人工采煤相比,该矿区综合效益提升23%,采煤效率提高32%,且无伤亡事故发生。

相较而言,在陡坡煤层和高瓦斯矿井等复杂地质环境中,现有无人化技术仍面临一定挑战。针对性研发的软硬件装备已初步应用,如新疆克州矿区的巷道掘进机器人和煤炭生产管理系统,大幅降低了采掘风险,切实保障矿工安全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化技术对矿山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人员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需合理匹配人机之间的工作分工。改革示范已现佳绩,如河南平顶山矿区通过人员再培训,构筑智能矿山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人机高效协同,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3.2 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

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在特殊环境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高瓦斯、高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极端环境中,传统的人工开采方式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无人化开采技术则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风险。

以某煤矿为例,该矿井瓦斯超限,温度高达65℃,并伴有一定量的氢硫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如果采取人工开采,工人们不仅面临中毒和缺氧的危险,还可能遭受严重的热射病。因此,该矿井决定采用无人化开采技术进行开采作业。

他们首先通过机载雷达和红外热成像等遥感技术摸清矿井内部的地质构造和环境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随后投入一批专门设计的无人巷道掘进机和无人采煤机,借助卫星导航和地面遥控系统实现远程操作,从而彻底排除了人身危险。在开采过程中,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时刻监控瓦斯浓度、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确保生产安全。

这种无人化开采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风险,而且提高了开采效率,缩短了工期。相较于人工作业,它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可以预见,在日益恶劣的矿井条件下,无人化开采技术必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语:最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无人化开采技术应用存在政策壁垒。只有协调解决上述挑战,煤矿无人化开采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

参考文献

[1]蹇耀军,卢玉跃.煤矿无人化采区智能监测与决策技术发展综述[J].煤炭学报.

[2]赵云帆,赵亚云,杨鑫.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发展概况[J].煤矿安全

[3]封志宏,梁小红,牛长春,等.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关键核心技术[J].煤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