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早春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葡萄早春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1、马西欣,2、王静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 新疆鄯善县 838200

2、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葡萄不但味道好,还具有多类营养成分。因此,大部分区域逐渐加大栽培面积,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假如在葡萄培育进程中监管不合理,或者未对病虫害实行科学防控,容易导致严重的财产损耗。文章主要对葡萄早春种植管理具体技术进行分析,并探究了葡萄早春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业效益以及提升农户收益,以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种植;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持续进步,人们对葡萄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其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病虫害和管理技术不当等难题逐渐显现,成为限制葡萄栽培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针对葡萄早春管理的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1葡萄早春栽培管理具体技术

1.1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葡萄种植培育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栽培前期应挑选适宜的土地,同时,实施早期准备工作。虽然可以在任意环境中种植,但在具有差异性的土地环境中,其品质以及生产数量也大有不同。透气性较高,保存肥效能力偏强,在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的土壤环境最符合葡萄的发育。依据土地挑选栽培区域后,就需要对其展开pH值检测及调节,为葡萄种植奠定地基。在其生长阶段,应当对土壤加深翻动,此方式不但能够强化其底部的呼吸作用,还可以高效清除杂草,具有防御病虫害的作用。多年生的葡萄藤蔓上具有很多老皮,其撅起或者粘附在枝叶上,导致下层容易滋生细菌及潜伏虫卵,应该在早春统一处理,将脱掉的老皮要聚集在一起,带出果园再实行销毁,可高效降低毛毡病、黑痘病等病害的出现。

1.2肥水管理

在灌溉方面,土壤湿度在60%以下要进行浇水。葡萄生长早期及中期,需要大量水分,比较干燥的区域应当合理浇洒,并应用科学的补水方式,比如用干草遮盖土壤等。需要根据实际现状进行处理。在降水量偏多的时期,在葡萄发育前、中阶段时,不但不需要浇灌,还应该在土地发生积水时第一时间进行排水以及抗涝,避免底部难以呼吸而最终致使葡萄干枯以至死亡。生长后期对水分的要求量偏低,通常不需要人工浇洒,避免降低其果实品质。在施肥方面,采摘后应该挖掘施肥沟,施加以农家肥为主的肥料。将农家肥作为葡萄种植的基肥,为其发育储存肥效。在其开花阶段,则应适当施加化肥,填充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元素。

1.3枝蔓花果管理

在葡萄生长进程中,植物太过茂盛,作物相对较多等,都会对其生产数目以及品质造成阻碍。有关监管人员应该在种植早期对幼苗实行移植,控制其栽培的宽度,还需在其发育阶段有效处理植物的藤蔓以及果实。比如,想要确保葡萄园透气性强和防止养分过分分离,种植户应该去除多余枝藤或者枝梢;为了保证作物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以及生长环境,农户应当在其开花阶段,修整花序调整果穗;进入结果期后,还应该进行疏果处理。想要预防日灼病,在去除部分枝藤时,要留意在向阳面的果粒四周多留叶片,防止多数葡萄受到直接光照。为确保其生产数量,在实行果粒控制作业时,应该主要清除弱小、奇形怪状和比较紧密的果实,尽可能留存茁壮生长的果粒。

1.4光照管理

葡萄的种植,不但与土地、水分、肥料、生长环境等原因有关,还会受到阳光的作用。假如其发育进程中光合作用不充足,开花阶段有可能会发生花冠掉落等状况,进而阻碍其花序授粉,减少最后产量。例如,若葡萄生长中遭受的光照过于剧烈,不但会造成植物枝叶太过茂盛,还会进一步对果实形成不利影响,引发日灼病,损害葡萄果穗,严重导致资金耗损。因此,有关人员在对其实行种植管理时,必须依照天气状况以及栽培园的土壤环境等实际情况,对其展开遮光工作或设置日光灯,对葡萄的光合作用实施有效控制。进行适时灌溉,灌溉频率不宜过高,以免地温下降影响生根。

2葡萄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化学防治

抓住花前、幼果期、套袋前三个关键时期进行化学防治。要选用高效、低用量、环境友好型农药,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安全间隔期,避免超剂量频繁使用化学药剂,做到安全用药、减量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花期与坐果期要加强灰霉病、霜霉病防治,防治灰霉病可选用50克/升氟吡菌酰胺·嘧霉胺悬浮剂1200~15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500~40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625~1000倍液、40%咯菌腈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0克/升异菌脲悬浮剂750~800倍液等药剂,以及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霜霉病可选用3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500~4500倍液、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800~16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40%烯酰吗啉悬浮剂1600~2400倍液、51%烯酰·异菌脲悬浮剂1200~1400倍液等药剂,以及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幼果期和套袋前要加强白粉病和炭疽病防治,防治白粉病可使用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500~5000倍液等药剂,以及多抗霉素、大黄素甲醚等生物农药;防治炭疽病可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300倍液、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400克/升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药剂。

2.2物理防治

①杀虫灯灯光诱杀技术对于蛾类有显著效果,并且此措施实施非常容易,安全指数相对较高,不对自然环境构成影响。葡萄园内的害虫通常都具备喜光性,采用此方式能够科学消灭,降低其产卵数量。通常状态下,一盏共振式灭虫灯能够对3.33hm2果园的病虫实行诱杀。开灯最佳时间为19:00至次日6:00。也可以在葡萄架下面安置黑光灯,能够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消灭,此操作不但成效显著,还契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观念。②性诱剂该方式能够合理降低果园内雄性病虫的数目,阻碍其繁育,缩减其下一代数量。可在诱捕器的机身内部安置诱线,确保该仪器的高度高于植株30cm即可见效。③黄蓝板重点采用害虫的喜色性,用黄蓝板来实施诱捕,想要提升其使用效果,还需要恰当喷施水果香精来诱导病虫。另外,糖醋液对消灭害虫也具有关键作用,应该依照适宜含量使用。

2.3生物防治

防控葡萄炭疽病,应当用微生物根源的16%多抗霉素可溶粒剂2500~3000倍液在患病前期或者染病初期进行喷洒,或是0.3%苦参碱水剂500~800倍液于早期开展喷施工作。治理葡萄白粉病应当运用微生物根源的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在患病开始阶段,间断14d左右喷洒1次;假如情况相对比较严峻,则需要7d左右喷射2~3次。木霉菌是生物灭菌剂,具备保障葡萄完好以及防治灰霉病的两种效能。该药剂采用寄生和养分争抢作用的方式,阻碍病菌防御以及侵袭。可在发病前或者早期用2亿个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4.5kg/hm2喷洒,防御成果显著。倡导采用生物农药的极大优势是不会对生态造成污染,同时对病虫害不容易形成药物的抵抗性,低毒并且无害处。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改善,为了充分发挥葡萄培育优点,形成更大经济效益,为民众种植出更高品质的葡萄,有关人员要强化对其的培育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方式。病虫害的防御手段必须遵守自然生态的规则,采用大生态中“一物降一物”的原理实行葡萄病虫害的治理工作,促进葡萄品质和数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拥军.浅谈大棚葡萄春季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5):99-100.

[2]王海松.基于控根容器的葡萄苗栽培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