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吴庆春

(七台河技师学院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摘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新时代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缺乏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期提升采矿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关键词:井巷工程;教学改革;实践

井巷工程,是指为采矿或者其他目的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等工程的总称。作为地下资源开发、矿产开采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关键所在,井巷工程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煤矿行业迅猛发展,行业内对采矿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日益提升,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拥有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井巷工程”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包含井巷掘进基础知识、钻眼机具与爆破基础知识、巷道断面设计、水平岩巷施工、巷道支护、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内容[1]。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井巷工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强的复合型采矿专业人才,推动“井巷工程”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措施。

一、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采矿专业人才。学校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加强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井巷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井巷工程施工技巧和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巷道施工共有及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井巷工程”课程教师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改革变化,教师主动学习井巷工程相关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根据学生需求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向一线工人的教师借鉴学习,加强自身执教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二、井巷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

“井巷工程”课程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师生难以产生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学效果欠佳。一方面,教师在“井巷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味地把井巷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灌输于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对采矿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利用板书进行授课,缺乏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导致学生对井巷工程的基本力学原理很难有清晰概念和直观感受,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2]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部分“井巷工程”课程专业教师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具体而言,其一,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井巷工程”课程具有很强实践性,但是许多教师由于缺乏“井巷工程”课程实践经验,导致其教学方法固化、缺乏新意,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其二,重科研轻教学。由于“井巷工程”课程具有研究意义,部分学校鼓励教师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导致教师对“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教学内容钻研较少,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致使学生难以形成专业知识体系,影响整体教学质量[3]

(三)实践教学缺乏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然而,“井巷工程”课程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原因缺乏相应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将理论运用实际情况的能力不足,教学效果受限。一方面,缺乏实践机会。“井巷工程”涉及岩石力学、工程爆破等专业知识,具有很强实践应用性。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过于注重理论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另一方面,缺乏实践场地。“井巷工程”课程主要讲授施工技巧等实操性课程,与实际工程问题有密切联系。但是,学校由于缺乏真实的实践场地,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受限,很难掌握相关技术,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4]

三、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小组讨论法、虚拟仿真实验开展教学,有效增强师生间互动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小组讨论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巷道断面设计,施工方法、装岩与运输等重点内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三维建模、人工智能等虚拟仿真技术,多方面展示井巷工程的三维模型、视频资料和动画演示,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井巷破岩、围岩稳定、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结构和力学原理方面内容,并且教师通过VR虚拟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井巷工程设计原理,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要配齐建强教师队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学校要将煤矿企业的技术骨干吸纳到“井巷工程”教师队伍内,并且学校要将实际巷道施工作业方法、工序安排等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校要鼓励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前往相关煤矿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实地学习矿山井巷和巷道设计等实践内容,丰富个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最后,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采矿工程专业学术会议和采矿工程教师技能竞赛,帮助教师了解井巷工程新工艺、新技术在实践能力上的应用,拓宽教师知识面,提升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井巷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升“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效果。其一,学校应将实践教学纳入“井巷工程”课程教学计划中,通过加强校企协作,建立稳定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不同掘进工艺情况下的具体施工流程及相应操作,切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其二,学校要积极开展“井巷工程”设计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煤矿实际开展具体巷道专项课程设计,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昌琪,王洪波,王坤,等.基于地方应用型学校《井巷工程》课程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4):84-86.

[2]杨立云,孙强.井巷工程创新教学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219-222.

[3]王帅,王玲,樊龙.以井巷工程为例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23):83-86.

[4]苏德雄.网络计划技术在井巷工程施工组织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23,(02):24-26.

作者简介:吴庆春(1978.8-)男,汉族,黑龙江勃利人,本科,七台河技师学院 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矿业工程

课题:颁发单位:黑龙江省技工教育教科研基地《技工院校《井巷工程》项目教学应用与研究》(JG202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