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背景下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保障——基于全纳教育思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随班就读背景下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保障——基于全纳教育思想分析

朱艳霞

成都市龙泉驿区友谊小学校 610011

【摘要】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的权利,特殊儿童也有享受教育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但现阶段,我国部分特殊儿童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无法享受到他们应有的教育权利,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原因与学校原因,导致部分特殊儿童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者中断在校学习。本文笔者主要围绕基于全纳教育思想深入的分析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诉求,希望能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以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特殊儿童、教育权利;全纳教育思想

目前,对于我国特殊儿童有着社会福利以及特殊教育的权利。我国为了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受到公正、公平、平等的待遇,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特殊儿童的社会政策,从而保障特殊儿童的合法权利。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特殊儿童享受到教育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对于较为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或者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其家庭中的特殊儿童教育的权利难以保障或者在校学习出现中断现象。“全纳教育思想”起源于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它不仅容纳了健全的学生,而且也容纳了特殊儿童,全纳教育思想反对歧视、排斥、有色眼镜,注重集体合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平等。在2014年期间,我国也出台了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现了让更多特殊儿童接受适合教育的权利,让特殊人群也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在未来的日子里,发展全纳教育、保护特殊儿童教育权利以及尊重人权将是我国现代化社会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特殊儿童教育权利诉求的困境

现如今,我国社会上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的有言语残疾,有的有肢体残疾,有的是智力残疾,他们受到了社会部分人的歧视,家庭就算他们去接受正常的教育,但是对他们接受教育不够重视,一小点困难就以此借口随意中断他们的学习,另外学校接收特殊群体,但是在基础设施,或者心理辅导方面关注太少,导致特殊儿童自己也不愿意去学校接受教育,让这些特殊儿童变得内向、自卑,不愿意与人多接触,久而久之,被社会遗忘在角落里。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已经提高了对全纳教育思想的重视度,但只停留在层面上,并没有有针对性落实到实际教育当中。部分特殊学校对于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也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在随班就读背景下,特殊儿童很多的教育方式就只能和其他普通学生一致,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其受教育的的效果。

2基于全纳教育思想下的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可以分为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与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与需求(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权利),制定适合的教育权利这两个层面。不同的特殊儿童受到教育的权利与救济方式也不相同。但是针对特殊儿童只要采取正能量的教育方式,在平日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耐心,就能够将他们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使他们能够融入正常的生活,从而健康的成长,最终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2.1做好残疾儿童教育的社会宣传工作

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那些特殊儿童,可能是一种愿望,一种幻想。因为目前有一部分家长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还是抱着拒绝、视的态度,感觉他们上不上学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尤其是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是剥夺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大力宣传国家关于特殊儿童权利方面的制度和优惠政策,鼓励相关家庭能够关注此方面的政策,主动争取相关政策的福利,从而减轻相关家庭的负担。例如,笔者所执教的某位儿童存在肢体残疾,但是其在正式入学之前,其父母都未为其办理残疾证,导致其家庭错失了不少的政策福利,其入学之后,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照下,为其父母多次宣传相关的政策,其父母才了解相关的制度和福利政策,才为该儿童补办了相关的证件。

2.2 完善相关教育制度

现阶段,导致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权利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制度,现在我们国家建立特殊儿童教育的专门督导制度,并且设立专门的督导部门,主要负责各教育工作的督导扶贫、督导、评估,这些举措一方面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一定上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难的问题,最大限度的保障特殊儿童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同时,完善特殊儿童的普查制度,提高特殊儿童统计的准确性,确定特殊儿童的准确数量,从而实现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如今更重要的是在负责落实的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应该有更多具体做法的指导。

2.3加强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对于特殊儿童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从心理上给予特殊儿童更多关怀,帮助特殊儿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他们内心承受着超乎常人所能想象的痛苦。他们的缺陷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因此,老师要真切地了解和关注特殊学生,感受他们所感受的,用自己的真心抚慰他们

心灵。笔者就组织了一堂“让我走进你”的集体活动,为学生们分享了一些“无歧视”案例,让正常学生去理解他们、体会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苦楚,让他们明白怎样维护他人的自尊,了解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与精神。

2.4 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现如今,我国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还不是特别大,因此,应增加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经费投入,让所有的特殊儿童都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权利。例如,建立特殊儿童教育专项资金,采取“绑定式”的教育资金分配政策,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芬兰的全纳教育经验,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得到一份自己独立的教育基金,特殊儿童走到哪里都可以用这个基金,实现专款专用,同时,根据特殊儿童的级别以及残疾类型制定不同的教育基金。这种方式不仅为学校安置特殊儿童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撑,而且还提高了普通学校接受特殊儿童的意愿。针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经费的投入,离不开现代化社会人们的支持。因此,必须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寻求社会的支持,例如援助、捐赠等方式。

总结:

在全纳教育思想教育环境下,所有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进一步提高特殊儿童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的质量,必须要做好残疾儿童教育的社会宣传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教育制度,同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深化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保障我国特殊儿童受到教育的权利,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兴蓬,邓猛. 论全纳教育思想与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诉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02):142-146.

[2]彭兴蓬,邓猛. 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诉求[J]. 教育发展研究,2011,31(21):62-66.

[3]艾绍文. 全纳教育视角下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4]付开菊.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社会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5]陈曙,王京琼. 全纳教育视域下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权利的实现[J]. 体育学刊,2017,24(01):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