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用于肝性脑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优质护理用于肝性脑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张菲菲 金晶 相男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医院 江苏宿迁223900

摘要:目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时,探究优质护理的具体内容、实施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就医后,在临床上被明确诊断为:肝性脑病,抽取时间方面,跨越了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而后划分组别,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组别类型为:对照组、实验组,以上肝性脑病患者统计后,共70例;在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优质护理为实验组提供,每组调查后,纳入研究的样本有35例,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中,肝性脑病患者关于护理总有效率为94.29%(33/35),和对照组测定数据(77.14%,27/35)比较,实验组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2.86%,1/35)VS对照组(20.00%,7/35),表现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优质护理的应用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方面更具优势,此外,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来说,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安全系数高,值得推行、使用。

关键词:肝性脑病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优质护理;效果评价

肝性脑病分析后,在基本诱因方面总结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代谢异常、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临床发生后,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在目前阶段,肝性脑病患者治疗领域,有效护理模式的辅助能够减轻患者疾病症状,可提高预后水平[2]。因此,本文研究将全面分析优势护理内容,旨在探究7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实施价值,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70例研究患者抽取后,分为2组,具体命名为:对照组、实验组,该项操作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以上患者检查后,疾病分型为:肝性脑病,抽取时间开始于2022年7月,结束于2023年9月,详细资料分析如下。对照组:共计35例,性别分布中,女患人数/男患人数为16例:19例,年龄方面,最小值调查结果为44岁,最大值调查结果为79岁,求取平均数值后为(61.58±1.93)岁;实验组:共计35例,性别分布中,女患人数/男患人数为17例:18例,年龄方面,最小值调查结果为47岁,最大值调查结果为77岁,求取平均数值后为(62.05±1.67)岁。均衡对比上述基础资料(性别分布、年龄),在肝性脑病患者中,两个组别比较结果显示:数据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疾病症状、生命体征,及时用药、对症干预等;

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主要干预内容有:(1)情绪管理。临床治疗阶段,护理人员可选取患者意识清醒时与其交流,该过程中,应保持热情、和蔼态度,而后询问患者内心顾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疏导;同时,护理人员需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加真切感受患者内心需求,并邀请本院内治疗成功患者前来现身说教,重建治疗自信心;(2)知识宣教。对于肝性脑病诱因、症状、治疗策略,护理人员应及时整理,而后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并采取面对面沟通模式宣教,该过程中,对于患者、家属提出的全部问题,护理人员需耐心回答。(3)安全护理。疾病发生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对于所处病房内比较危险的物品,护理人员需及时检查并清除;与此同时,对于床栏,还需及时竖起,避免坠床现象。另外,在昏迷患者中,护理人员需时刻观察其生命体征,并清除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性;(4)科学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及时分析患者身体素质,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能量值,而后实施三餐搭配,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需忌油腻、辛辣、强刺激食品,对于富含维生素食物,可适当增加。

1.3评价指标

1.3.1肝性脑病患者中,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后,对两个组别总有效性展开对比,调查后包括3个级别,具体包括:无效级别、一般有效级别、显著有效级别;

1.3.2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对于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调查,常见表现有:压疮、感染、消化道出血。

1.4统计数据

统计软件SPSS25.0处理数据,在肝性脑病患者中,护理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均可归纳在计数资料范畴,检验时,用卡方完成,代表形式分析后,以(%)为主,P<0.05。

2结果

2.1护理有效性

相较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有效性(%)

组别类型

无效

一般有效

显著有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5例)

8(22.86)

13(37.14)

14(40.00)

27(77.14)

实验组(n=35例)

2(5.71)

15(42.86)

18(51.43)

33(94.29)

X2

-

-

-

4.200

P

-

-

-

0.040

2.2并发症发生率

肝性脑病患者关于并发症进行调查,在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类型

压疮

感染

消化道出血

总计(%)

对照组(n=35例)

3(8.57)

2(5.71)

2(5.71)

7(20.00)

实验组(n=35例)

1(2.86)

0(0.00)

0(0.00)

1(2.86)

X2

-

-

-

5.081

P

-

-

-

0.024

3讨论

肝性脑病,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对此类患者进行调查,具体症状表现为:行为错乱、语言不清、意识模糊、昏迷等,进展阶段,会明显增加患者肝功能衰竭诱发风险,进而危及患者生命[3]

从本次结果来看,研究指标显示:关于护理总有效率,实验组(94.29%,33/35)VS对照组(77.14%,27/35),表现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后,对照组为20.00%(7/35),实验组为2.86%(1/35),比较结果中,后者低,P<0.05。具体分析为:优质护理的开展,能够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体现,该过程中,可从情绪管理、知识宣教方面进行干预,其目的在于:有效减轻肝性脑病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患者消极状态、悲观情绪;与此同时,清除危险物品、竖起床栏、观察口鼻腔分泌物措施,还能够提高肝性脑病患者治疗安全性;另外,科学饮食的开展,对于患者来说,能够有效补充体内所需营养物质,可增强患者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更好地保障患者预后恢复效果[4]

总而言之,肝性脑病患者治疗阶段,优质护理的开展效果更佳,显著表现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在临床上安全性高,可推行。

参考文献:

[1]孙俊君,杨顺.预见性护理在改善肝性脑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21, 019(016):141-142.

[2]缪佩佩,杨建梅,杨红娟.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肝硬化合并轻微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 9(4):117-119.

[3]王明丽,陈舒婷. 护理干预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2):119-120.

[4]李露佳,白瑞涵.全面护理方案对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2(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