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

王艺凝

上海上园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摘要: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植树木和花草,更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和全民参与,为城市带来更宜居的环境和更美好的生活体验。通过绿化改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关键词:绿化改造;景观提升;策略;方法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和景观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然而,许多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绿地数量不足、绿化规划与实施的不协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进行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的意义

1.1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

城市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人口密集、水土流失等问题。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低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地下水源等。通过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减少粉尘,提高空气质量;绿化景观的打造,既能美化城市容貌,也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此外,科学合理的绿化设计有利于开展城市生态修复,保护植物和动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1.2促进城市人文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

城市绿化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行为,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标志。优质的绿化环境和景观设计,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吸引人才、资金和资源向城市聚集。同时,景观提升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展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色,激发市民的爱乡情怀,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通过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城市可以拥有更宜居的居住环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人来到城市生活、工作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2目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问题

城市绿化施工的首要问题是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精、操作不规范,导致绿化工程质量大打折扣。例如,植物栽植的密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对植物与环境的匹配度缺乏充分考虑,使得一些植物无法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成活率低下。此外,部分施工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程度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难题,这也制约了绿化工程的美观度和生态效应。同时,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足也是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进度和降低成本,忽视了施工质量的控制,导致绿化工程存在诸多隐患。

2.2安全管理问题

城市绿化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是尤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和公众的人身安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却时常凸显出来。一方面,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将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置于安全之上。这导致在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警示标识缺失,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些隐患使得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受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也是一大问题。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对施工现场的潜在危险认识不足,操作时往往疏忽大意,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这种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不足也是安全管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对违规操作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够彻底,导致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未能得到及时消除。

2.3规划与管理问题

城市绿化施工的规划与管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绿化工程的整体效果和可持续性。一些城市在绿化项目的规划上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由于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绿化工程呈现出无序的发展状态。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度,也降低了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此外,绿化设施和植物的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地区的绿化设施缺乏定期维护和保养,导致设施损坏严重,无法正常使用。同时,对植物的管理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和技术支持,使得植物的生长状况不佳,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3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3.1科学规划与整体策略

科学规划是确保绿化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制定规划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定位和未来需求,结合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明确绿化改造的方向和重点。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合理分配资源和资金,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空间信息分析,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全面深入的规划工作,可以有效地引领城市绿化改造的方向,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3.2绿化种植方面的策略与方法

在绿化改造中,种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要做的是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土壤条件、光照情况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采用生态植被同步工程的方法,让绿化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推崇本土植物种植,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绿化质量和环境适应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植物根系,避免损坏,确保生长的健康。为了降低绿化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减少浪费水资源,利用雨水回收系统来供给绿化用水。同时,应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植被需水量制定合理的浇灌计划,避免因为浇水不当而导致浪费和植物死亡。

3.3 绿化工程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在绿化改造的施工过程中,选择适合的绿化工程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绿地硬质铺装方面,应选择透水性好的铺装材料,以减少水泥覆盖面积,增加地表透水性,有助于土壤保水和减少城市内涝现象。同时,应注重绿地边界设计,选择合适的围栏、石材或者木材等材料,使园区更加美化与安全。在景观提升方面,选用符合景观效果的石材、木材、花草等材料,加强景观的层次感、韵律感和动态感。利用生态砌块、绿色搭墙等手法,实现绿化与景观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景观效果。

3.4综合管理与长效机制

综合管理和长效机制是绿化改造工作的持续保障。在工程后,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职责,有效协调资源,确保绿化景观及时维护和管理。建立相关的保养和维护制度,进行定期的养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绿化项目能够长久地保存和维护。同时,建立定期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长效机制的建立也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绿化基金,用于前期的绿化投入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费用。加强监督机制,确保绿化工作的规范运行和质量控制。定期评估和修订绿化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只有构建健全的管理和长效机制,才能确保绿化改造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实现城市绿目标的长期可持续性。

结束语

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加城市韵味。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合理施工,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宜居、宜游的环境,让城市更加宜居、宜游。在推动绿化改造及景观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宏.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3,(11):73-75.

[2]孙秋敏,罗涛.基于EPC项目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3):85-87.

[3]谢海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30):34-37.

[4]乔磊,谭俊鸿.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原则与方略探析[J].绿色科技,2019,(09):46-48.

[5]宋小华.城市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