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里地区生猪宰前检疫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浅析阿里地区生猪宰前检疫技术要点

达瓦桑姆

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 859000

摘要:做好生猪宰前检疫工作,对于控制阿里地区生猪疫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本文中,首先介绍生猪宰前检疫的基本概念,其次,对生猪宰前检疫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生猪宰前检疫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阿里地区;生猪;宰前检疫;意义;对策

    西藏阿里地区相对而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农业种植条件十分艰苦,畜牧业在阿里地区农业中的重要性相对更高。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猪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我地区猪肉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未来本地生猪养殖产业也将迎来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做好生猪宰前的有效检疫工作显得愈发重要,对于控制生猪疫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围绕生猪宰前检疫的相关技术要点展开探析。

一、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概述

生猪宰前检疫是指对为人们提供食物的猪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屠宰前的疫病检查,其主要包括在进行宰杀之前,将活体的猪进行检疫,以及在宰杀的过程中对猪的每一个身体组成部位、器官展开宰后检疫两个部分,通过生猪宰前检疫,可以将一些在活体猪检疫过程中,没有被发现的疫病检查出来,能够最大限度的预防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能够进一步保证猪肉的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生猪宰前检疫的意义

(一)控制生猪疫情的传播

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屠宰场或病畜体内排入到环境中后,外界的环境就会成为细菌病毒的传染媒介,病毒在外界环境中进行繁殖和转移成为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不同的疾病其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因此生猪宰前检疫工作就是通过对动物体内是否携带病菌及是否发病进行检查和检测,判断其是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对已感染的按照检疫规程进行处置,从而消灭传染源、斩断传播途径,达到防控动物疫病的目的。当检疫发现不合格的肉质后,则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将其进行处理,同时对屠宰场等相关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毒,将病毒进行控制。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必须对携带病毒的动物尸体进行隔离处理,让其隔离在封闭的环境中,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消毒措施,进而避免病毒的扩散。

(二)促进生猪养殖的稳定发展

猪传染病的发生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物安全危害,较为烈性的病毒会在短时间引起猪的死亡,较轻的病毒会引起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率和繁殖率降低等不良后果,阻碍我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有效的检疫工作能够防控疫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助力养殖技术的提高,促进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对猪进行宰前检疫,能够对存在疾病的猪进行排查,同时对相关接触的猪群进行隔离和及时消毒,避免病毒在猪群中的蔓延。

(三)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些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不仅是猪生命健康安全的克星,也是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比如链球菌、猪囊虫、旋毛虫、炭疽等,不仅会在动物之间传播,还会向人类传播。当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猪肉产品流入市场,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做好猪宰前检疫防疫工作,形成系统和全面的检疫管理机制,能够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三、生猪宰前检疫的技术要点

(一)查证验物技术要点

对猪的查证和检验是生猪宰前检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过程普遍在屠宰场的关口开展。查证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是否有《瘦肉精检测合格证明》、《动物、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证明。验物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是否有扣带耳标。与此同时,严格注意观看猪的神态、外貌、呼吸、排泄等,详细了解运输过程。

(二)瘦肉精抽检技术要点

当下猪肉市场中,瘦肉精的使用非常常见,长期使用瘦肉精会导致染色体变形,病发很多恶性肿瘤,因此严格管控瘦肉精非常重要。这一过程在宰杀前和宰杀后都要严格管控,比例在2%-5%之间,检验的试剂为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合格后在检测卡标上耳号、主人的姓名、检测日期,并存档管理六个月以上。如果发现疫病,立即隔离,并无公害化解决。

(三)宰前常规检疫技术要点

生猪的宰前检疫在瘦肉精检疫合格后开展,主要目标包括猪副伤寒、猪肺疫、猪丹毒、猪蓝耳病等。发现疫情,立即隔离,对快要死亡但对肉食品安全没有影响的生猪,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出示《急宰通知书》,立即展开宰杀。生猪在宰杀之前已经检验合格的,出示《准宰通知书》,批准、等待宰杀。

(四)同步检疫技术要点

对生猪屠宰检疫的同步检疫工作也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要至少安排六名检疫工作人员完成。这些工作人员每个人要对一个关口负责,不能替代,进而保证检疫工作能够以高质量完成。第一,头、蹄检疫。这关口的关键是要将去毛后的生猪与对应的体检表一起标号进行检疫。主要对猪囊尾蚴病、口蹄疫、炭疽进行检疫,同时还要将淋巴结破开,检查是否有肿大、坏死的现象,切面是否呈现出朱砂红,周围有无水肿等。蹄部主要对关节是否肿大、烂斑、溃疡、有无水泡等问题进行检查,并将耳标及时收回。第二,体表检疫,重要对表面皮肤的完整、颜色等情况进行检查。第三,内脏检查。这部分要将猪的心、肝、肺、脾组成一组,将胃、肠组成一组,分别进行检疫,心脏主要检查心包膜有无坏死、出血、积液、变性等问题,腹部主要检查弹性、颜色、大小、形状、坏死、肿胀等问题,肝脏主要检查弹性、颜色、大小、形状、黄染、变性、肿胀、淤血等问题,脾脏主要检查弹性、颜色、大小、形状、淤血、肿胀等问题。胃肠主要检查胃肠浆膜的质地、色泽、大小、有无淤血、留血等问题,还要对淋巴结、肠系膜进行检查。

(五)旋毛虫检疫技术要点

在进行旋毛虫检疫时,一定要意识到其重要性,要将建议的标号进行统一的标注。目前为止,很多小型生猪屠宰场根本不对旋毛虫病进行检疫,这主要是由于旋毛虫疫病在过去一直没有被检查出来,而且针对旋毛虫的检疫不仅方法比较复杂,而且还比较麻烦。殊不知旋毛虫能够通过没有煮熟的猪肉传染人类,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地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必须严格把控旋毛虫的检疫工作。

(六)检疫结果处理技术要点

经过以上的所有检疫过程后,在猪肉进入市场之前,最后一个关卡为对检疫结果进行处理,此项操作尤为重要。建议工作人员对以上的检疫结果进行二次检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并得到最终结果。对检疫合格的生猪,出示扣盖了动物检疫合格验讫印章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检疫没有合格的生猪,出示《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屠宰场对其进行无公害处理,确保流向市场肉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结束语

在养殖业不断壮大,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的动物产品的过程中,动物疾病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年各种动物疫情相继爆发,尤其是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保障动物食品的健康与安全,避免不合格、携带病菌的动物产品流入到市场,做好生猪宰前检疫工作是检疫防疫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动物类食品安全,避免猪禽类疫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寅雷,施红艳.浅谈如何做好生猪屠宰检疫[J].兽医导刊,2016(20):59-60.
[2]刘飞玲.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5):19.
[3]黄卫辛.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和结果处理的探讨意见[J].兽医导刊,2016(24):6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