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军亮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北武安  0563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种植治疗中通过运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处理。结果:观察组的种植效果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拔牙前牙槽骨高度和宽度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随访6个月末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中通过运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并改善种植效果。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口腔种植是目前十分常用的缺牙修复治疗手段,通过运用各类人工材料制成种植体并将其植入组织内,从而能够获得骨组织良好的固位支持效果。种植牙在美观、功能和结构等方面均与天然牙较为类似,近年来受到广大缺牙患者的认可和青睐,为了确保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来避免牙槽骨吸收,防止牙槽骨出现生理性丧失[1]。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牙槽骨吸收,为种植术的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将分析在口腔种植治疗中通过运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实际效果。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80例口腔种植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40例)、观察组(n=40例),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21例、19例;年龄情况如下:36~75岁,平均数(56.36±3.35)岁;牙齿缺失部位:前牙区共计22例,后牙区共计18例。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20例、20例;年龄情况如下:35~76岁,平均数(56.37±3.34)岁;牙齿缺失部位:前牙区共计21例,后牙区共计19例。2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口腔种植治疗,对术区进行充分消毒,并给予局麻,分离牙龈,将缺损牙齿进行妥善拔除,再以牙周韧带刀对患者的牙周膜进行离断,通过分根法将牙根进行拔除,尽可能保留患者牙槽骨的完整性,用刮匙将拔牙窝内的肉芽组织、感染组织进行充分清除,以生理盐水对拔牙窝进行充分冲洗,消毒棉卷放置于患者的牙创面。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具体方式如下:即创面以无菌棉球进行充分的压迫止血。同期观察组则给予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处理,具体如下:患者拔牙窝内进行充分清洗,给予Bio-Oss骨粉进行填充,需要确保填充效果平整,之后再以Bio-Gide胶原膜对拔牙创面进行妥善覆盖以及固定。2组患者均于拔牙后给予消炎治疗,时间约3~7天,2组患者均指导术后6个月回院复诊,对其实施口腔种植。

1.3评价规范

(1)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效果,优:即无压痛、松动情况,并且骨吸收<2mm;良:无疼痛和松动现象,随访中骨吸收程度为2~4mm;可:在使用时有轻度疼痛症状,然而未见松动,随访中骨吸收>4mm,存在渗出物;差:即未达到上述评估标准。(2)记录2组拔牙前以及拔牙后6个月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s),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为t检验,计数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n(%)],均为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种植效果优良率组间平行对比

观察组的种植效果优良率为97.50%(39/40),其中优19例,良20例,可1例, 差0例;对照组种植效果优良率为82.50%(33/40),其中优12例,良21例,可4例, 差3例,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种植效果优良率为观察组较高P<0.05。

2.2牙槽骨吸收情况组间平行对比

拔牙前牙槽骨高度和宽度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随访6个月末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1 牙槽骨吸收情况组间平行对比(±smm

组别

例数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宽度

拔牙前

6个月末

拔牙前

6个月末

观察组

40

12.36±1.62

11.36±1.35

11.26±1.75

10.62±1.03

对照组

40

12.37±1.63

10.26±1.07

11.25±1.77

9.59±1.01

t值

0.266

4.013

0.159

5.017

p值

0.258

0.035

0.287

0.029

3讨论

口腔种植目前在广大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并且具备美观度好,具有舒适性高且稳定性好等应用优势,有助于避免牙体缺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2]。然而拔牙之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牙槽骨缺失,表现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不同程度降低,这对于患者后期的口腔种植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可导致种植修复失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保存患者牙槽骨,通过在拔牙后给予患者胶原膜固定,并利用适当骨粉填充,有助于减少牙槽骨吸收,这为种植条件的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3]。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在随访6个月末减少情况小于对照组,同时种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口腔种植效果。

综上所述,在口腔种植中通过运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并改善种植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雨宣. 口腔种植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美学效果[J]. 当代医学,2022,28(13):161-163.

[2] 廖小欢,林伟钦,林伟滨.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的效果分析[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2):235-237,244.

[3] 李军红,高龙娇,林祥斌,等. 微创拔牙联合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后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2,9(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