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价值

刘斌

沧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省    沧州市    0610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中脑卒中病人60例,将其随机分成30例对照组与30例观察组。探讨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两组病人的肢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Fugl-Meyer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得分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康复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护理方法,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具体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包括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等。排除标准包括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疾病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这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如日常照料、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如疾病知识讲解、药物使用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灸疗法:根据中医理论,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尺泽、下极泉等,这些穴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针灸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眼针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2)推拿按摩: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刺激患者肢体和穴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肌力恢复。推拿按摩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调整力度和时间。(3)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进行煎煮取汁饮用。例如,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可选用当归、川穹、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对于风痰入络型患者,可选用天麻、白术、茯苓等祛风化痰药物。中药汤剂的使用应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4)情志护理:根据中医情志理论,通过言语开导、音乐疗法等方式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以促进气血调和,提高康复效果。情志护理在中医康复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肢体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法,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XX.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护理前Fugl-Meyer评分(x̄±s)

45.8±10.2

46.1±9.8

护理后Fugl-Meyer评分(x̄±s)

56.3±11.5

78.6±13.2

t值

-

7.63

P值

-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组别

护理后SF-36评分(x̄±s)

t值

P值

对照组

58.4±12.1

-

-

观察组

79.2±14.3

6.85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中风病患病率逐年递增,且出现年轻化趋势,约80%的中风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肌张力增高型高达90%,此型所引起的关节肌肉痉挛性收缩会使肢体活动功能降低,严重时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压力。因此,改善中风后患者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自信心,而且有助于缓解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灵枢·刺节真邪》中有一句话:“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筋脉挛急,本末俱病,不可取之外,当取足少阴之筋,先取足阳明之腧。” 这里所描述的可能是与肌张力增高有关的症状,但原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筋阻”这个词。然而,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当经络不通畅时,可能会导致筋脉挛急,即肌肉张力增高。

现代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现有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包括:循证质量低,文献报道不一致,没有长期随访,缺乏深入的讨论机制;中医的治疗和康复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来指导临床;目前对中医药康复疗法的复发率、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开展更科学、更合理的临床设计,持续改进疗效评估系统,注重术后随访及长期疗效评估,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中风的作用,为中风后偏瘫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提供更加科学、客观、合理的参考依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探讨了中医药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中医康复护理的优势在于其综合性和个体化。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的运用,可以刺激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和微循环,从而达到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同时,中医康复护理还注重情志护理,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身心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探讨中医康复护理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最佳实施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牛绍迁,汪锐,杨魏东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5):70-72+76.

[2]冯莉,杨文黎,唐荣玉等.中医针刺联合康复护理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OHS及ADL评分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07):205-208.

[3]李慧,何苗.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价值[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08):160-163.

[4]刘星.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3):475-478.

[5]周文珏.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J].国医论坛,2023,38(02):41-43.

[6]李欣欣,王诗尧.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功能缺损症状康复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4):177-179.

[7]蔡婉青,刘海艳.中药熏洗和中医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3):147-149.

[8]王晓燕,唐佳丽,邹芳云.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J].名医,2022,(15):126-128.

[9]占小枚.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9):84-87.

[10]孟霞,王聪梅,吴洁.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2,37(07):1295-1297.

[11]刘迎雪,孙江,邵丽楠.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6):208-210.

[12]郭小满.中医康复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21,51(11):1310-131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