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输液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输液质量的影响

孙亚南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1025

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中心(PIVAS)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以提高输液质量并优化院感控制管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64位于2022年8月-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静脉输液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优化的院感控制管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对输液质量的满意程度,并评估配制室消毒效果。结果:经过管理实施后,实验组护理人员对输液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配制室的灭菌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中心(PIVAS)中实行优化的院感控制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输液质量,减少感染风险,从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静配中心;院感控制管理;输液质量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静配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医院内的重要部门,其院感控制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输液质量与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益提升,优化静配中心的院感控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同时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输液质量的具体影响,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讨论了PIVAS中心46位护理人员在常规管理和院染管理方面的表现,并对两组不同管理方式下护理人员的输液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对比。以下是观察到的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64位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本院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2人。其中,对照组男性15名,女性17名,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2~37±3.51岁;工作年限为1年至14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74±2.87年。学历方面,大专以上学历21人,其余为大专以下学历。实验组男性13名,女性19名,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2.06±3.64岁;工作年限从1年至13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51±2.09年。学历方面,5人接受过高职教育,27人接受过大学教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管理模式上实施院感控制管理方法,具体管理方法:(1)人员流动与物流管理:对进入洁净区域的人员进行消毒、更衣、戴手套、戴口罩、戴帽、换鞋等程序。在戴手套之前,必须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并且要戴上医用无菌乳胶手套。他们只能在进入缓冲区域之后,再进入洁净区。请注意,在这个区域内,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与人员和物流活动的频繁程度是成正比的。(2)加强手卫生管理: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员工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和消毒。在配置房内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提醒员工遵守手卫生规范。

(3)洁净区的卫生管理:PIV-AS应严格遵循GMP规范,确保卫生监督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在配置前30分钟开启层流系统,配置完毕后,利用紫外线对生物安全柜进行彻底消毒。医院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各科室的通风设备及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每周清洗进、出水管及过滤器,以保证通风系统的顺畅运转。(4)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静脉输液中心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将药品带入洁净区前,必须将药品外包装拆除,并对其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将所需配制的药品放置在已消毒的容器内,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并经过紫外线消毒后再取出使用。药品配制完成后,应将其装入密闭容器中,由控制区内的员工将其送出。(5)作业过程管理: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气流的流向与流速符合要求,防止气流倒流影响洁净室的洁净度,从而减少细菌滋生,保证输液品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3观察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对输液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配剂室的消毒效果来进行评估。输液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药品包装、制剂质量和操作平台环境;而配剂室消毒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室内空气洁净度、生物安全柜内空气质量以及配制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对治疗前后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P检验进行比较。若P<0.05,则表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输液质量满意度情况比较

管理后,实验组患者对输液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输液质量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化疗药物包装

配制质量

操作台环境

对照组

32

16(50.00)

14(43.75)

15(46.88)

实验组

32

28(87.50)

27(84.38)

29(90.63)

x2

10.47

11.47

14.25

P值

0.01

0.01

0.01

2.2两组优化后配制间的灭菌情况比较

经优化后,实验组的制剂室消毒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优化后配制间的灭菌情况比较(n/%)

组别

清洁室内空气(n=15)

生物安全柜(n=10)

配制人员的手部(n=18)

无菌生长

有菌生长

无菌生长

有菌生长

无菌生长

有菌生长

对照组

8(53.33)

7(46.67)

4(40.00)

6(60.00)

12(66.67)

6(33.33)

实验组

15(100.00)

0(0.00)

10(100.00)

0(0.00)

18(100.00)

0(0.00)

x2

9.13

9.13

8.57

8.57

7.20

7.20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管理方法与院感控制管理方法在静配中心的应用效果,证实了实施静配中心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输液质量的显著提升作用。在实验组中,输液质量满意度与优化后配制间的灭菌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优化后的管理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保障输液的安全性和质量。具体而言,院感控制管理方法通过加强人流与物流的管理、双手消毒的管理、洁净区的消毒管理、药物的管理以及操作规程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静配中心全方位、无死角的严格管理。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实施优化后的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配制间的灭菌情况,这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持配制间的清洁和无菌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加强PIVAS的院感管理对于提高输液质量、预防感染、保障用药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期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刘映萍,陈海欧.规范化健康教育细节行为护理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2):131-134.

[2]李震,徐向坤,张瑞桐.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施及对输液质量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523-1524.

[3]沈秀琴,韦娇,张莹.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信息化管理在OUIVA输液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71-74.

[4]王雪莲,祝少芬,罗逸群.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维护质量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0):57-60.

[5]何斌,王雅棋.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高成品输液质量的应用[J].中南药学,2022,20(10):2451-2454.

[6]刘一璿,江美芳,马玮萍,等.循环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静脉输液港置管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5):172-176.

[7]苏珊,卢沁仪,杨鸿楷,等.PDCA循环法在静配中心降低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应用研究[J].海峡药学,2022,34(7):158-160.

[8]余浪,蒋志平.正性激励及优化院感控制管理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风险防控工作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3):2034-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