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1

新时期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策略

任文娟

内蒙古地质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010020

摘要:水工环地质勘察不仅在社会规划、环境资源保护有所价值体现,还与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直接关联性,优质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本文就以水工环地质勘察为核心,分析新时期背景下水工地质勘察工作实施范围,阐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时几种技术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应用;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在水文环境工程施工中存在,其呈现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复杂性较高。在地下水文工程中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文会对人们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工程施工区域的水资源出现污染后,人们长期饮用身体将会逐渐出现各种疾病,所以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后施工人员可对施工场地情况完全掌握,便于施工人员提前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避免工程项目建设时出现水污染现象。

1.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实施范围

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具体主要由以下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在各类疾病方面的应用可实现深入分析。只因为水文环境与国内各个地区疾病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在土地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在实际的土地资源开发时融入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环境,不仅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开发的整体性与效果,还可以为土地资源开发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源信息。特别是在现如今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时代下,水环工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将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2.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技术应用策略

2.1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又被称为RS技术(以下统称RS技术),此技术主要应用在预防自然灾害与城市整体园林规划、设计与保护等工作中。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应用RS技术工作人员可准确掌握目标区域的地质与环境情况,便于对目标区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而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时,运用RS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实际勘察作业的具体步骤就是:工作人员运用RS技术对目标地点的地质进行勘察,然后联合计算机技术将RS技术勘察时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多元模型,直观勘察区域地质与环境情况,展开全面的分析工作[1]

2.2地质雷达技术的应用

地质雷达技术又被称为GPR技术(以下统称GPR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数据采集等优势特点,其与GPS技术之间存在相似之处。GPR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电磁波技术来实现传播,可以将水工环地质勘察的部分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无线电传输的原理相似。GPR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应用的步骤大约为:在地面设置属于自身发射的天线,使其能够向地下传输相应的电磁波,针对目标区域地质结构开展详细的勘察,采集结构中相关数据信息与图像,并将采集后的信息与图像提供给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且清晰的数据信息与图像支持。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内容时,通过GPR技术电磁波反射后的振幅与频率,可保证判断的客观性与有效性。但需特别注意的是GPR技术在具备很多优势与特点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具体就是该技术的应用只限于距离比较短的区域范围,距离一旦超出固定范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将有所降低。而结合国内GPR技术的应用实际情况来讲,此技术是目前国内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城市内老区域地下管道埋线方面勘察时,GPR技术的应用发挥了较为实质性的意义[2]

2.3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

瞬变电磁技术又被称为TEM技术(以下统称TEM技术),将此技术应用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技术原本具备的应用方式以及条件等便利性特点,能够更好的对特定参数进行判定与捕捉,帮助工作人员克服勘察区域地形复杂的困难,是多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十分认可且应用率较高的技术之一。简单来讲,就是TEM技术应用原理简单,非常适合应用在水工环地质勘察时间较短的工作中。而在实际的应用期间,工作人员要想最大化发TEM技术在测量时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就要针对目标施工现场存在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前掌握现场区域范围内的变化规律,将变化规律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明确,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以保证TEM技术在应用时不会受任何因素影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

结语: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时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与专业性,所以实际的施工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前,需要先对新时期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在掌握此项工作实施的具体范围以及各种技术具体应用方式等内容后,这样施工人员才能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新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方案,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价值充分发挥,为工程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助力。

参考文献:

[1]吴周文. 新时期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研究[J]. 科海故事博览,2023(28):1-3.

[2]刘丽婷.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J]. 科学与财富,2022,14(3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