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浅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浅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黄萍卿

汕头市濠江区珠浦第二小学515071

摘要:班级,是学校构成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最直接的指挥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和主要责任人,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既是他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航标灯”。而对于班级来讲,班主任则是整个班级的灵魂,对班集体是否形成健康良好的氛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级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同时它也是一门学科。因此,班主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注重塑造好行为,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1.制定班规,规范学生

有道是“有规矩方可成方圆”。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凡事应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方能井然有序,反之则无法协调。为了让学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以民主集中的方式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作为对班规的补充和细化,加强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文明习惯教育,让它们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通过贯彻执行班规,让学生明白了以后无论是在学校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懂规矩、守纪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落实评比,注重德育

“文明班级”评比的内容包括学生礼仪、纪律、卫生、两操等等。“文明班级”是我们学校进行班级量化评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衡量一个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好坏的体现。因此,我狠抓落实,把班级的评比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的德育、德育考核挂勾起来,推行学生德育量化评分考核制度。

规定如下:每个学生建立操行表现档案,以每学期操行分满分计,依据《班级管理条例》实行违纪扣分,以最后总分为学生该学期操行分。学生德育基础分为七十分,学生在一周内没有违反校纪班规的,奖励德育分1分;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校、班级积极做好事,对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等好人好事的,奖励德育分1至5分;对上课迟到、违反纪律、拖欠作业的学生,扣德育分5分,并要求限期改正。在实施过程中,我及时反馈,每日公布,每周小结,每月小计,期中小结一次,期末总结一次。对每周获得奖励分数多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扣分较多的学生及时给予教育和帮助。德育扣分达到3分的,我主动联系家长协助教育学生;德育扣分达到5分的,则打电话预约家长来学校协助教育;德育扣分达到或超过8分的,该生将接受“停课”处理。我事先将考核制度告知学生家长,旨在联系家长配合班主任一起做好督促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期末德育考核不及格的个别学生施予一定的压力,使学生能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形象。事实证明,此做法效果非常好。

如:我班的黄小华同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班级里前五名,由于他平时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自己又没有注意克服、改正,期末德育考核不及格。通过教育,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虚心接受教师对他的批评教育。又如:黄小涛同学,转入我班成绩虽然很不理想,但是他平时表现较好,自觉遵守《班级管理条例》,期末德育考核及格。我也及时在班里表扬了黄小涛同学,鼓励他继续努力。

这件事引起全班同学的反响,我趁这个机会教育学生:分数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由于我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塑造,让他们日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多次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表扬。

二、对待学困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1.赏识教育——读懂孩子

“学困生”是小草,特别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教育他们时,我们就要用赏识性的话语给予他们以鼓励、表扬,那么,就会使“学困生”奋发进取,提高自信。“学困生”犹如顽玉,被一层厚厚的“石皮”所包裹,如果老师能够发现其成因,耐心地关心他、细心呵护他,就有可能陪他走出迷茫,并将他从低迷的情绪中带出来,甚至在成功转化后可能会让他大放异彩,甚至出类拔萃。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曾经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用欣赏、肯定、期望去激活他们身上的潜能,让这些潜能增值。

2.赏识教育——鼓励孩子

赏识孩子,就是要始终呵护孩子,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不断鼓励他们。在我的这个班里,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对纪律完全不当回事,经常迟到、不佩戴胸章、穿拖鞋、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等。对于他们来讲,犯错是常见的,而要取得点滴的进步是困难的。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赞扬及鼓励,小学生尤为突出。因此,我及时发现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那种源自自身成功的喜悦,逐渐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不断进步。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

3.赏识教育——爱护孩子

孩子心中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只要我们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俯下身子走进去,你就会发现是多么奇妙!我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学生——郑小红,我发现她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偶尔她抬起头来,一接触到我的目光又立即把头低下去,显得很慌乱、无措。这让我觉得奇怪,我决定弄清楚,开始注意观察她。结果我发现,下课的时候,她从来不和同学走出教室,当有同学主动找她说话时,她从来没有正视过别人,说话的声音特别小。后来,我通过多次家访,得知她的父母在她八岁那年离了婚,她就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得不到家庭完整的爱,促使她形成了自卑的心理。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介绍自己》,在这篇作文里,她把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写出来,文采很不错。我把她的作文在班上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而且要求同学们向她学习。渐渐地,同学们不由得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下课时,不断的有同学跟她借作文看,向她学作文。慢慢地,她和同学开始有交流了。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她的不同,她的头发扎起来了,上课时也抬起头来认真听讲,我欣喜若狂,她已经走出了心理的阴影了!看着她的变化我不禁热泪盈眶……

三、润物无声,是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不仅要用各种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要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手段,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育学生去发现、关注周围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活生生的榜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教育资源开发,使其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手段深化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构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集体,它是我班管理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从三方面进行尝试: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我细心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把每个学生好的一面凝炼成一种集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个人是班级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班级,形成主动维护班级荣誉,积极投身班级活动,为班级创造荣誉的良好风气。

2.实行值日生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通过值日工作,让学生明白做人就要有担当对社会有责任、有奉献。

3.对班干部“明责授权”,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这样,让整个班级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良好班集体。

总之,班级管理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就如花园里的各种花卉分别栽种,各得其所,开放的花朵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班主任管理学生也是如此,要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对象,因人施教,讲究艺术,令其各展所能。只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班级管理,就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海燕何晶.主编《教师怎样写案例、反思和论文》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6

〔2〕《小学德育》2005年第1期(总第261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