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理论下教育文旅小镇场景建构要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场景理论下教育文旅小镇场景建构要素研究

李佳宁朱松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场景理论作为研究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创新理论,在城市研究、空间质量提升等方面有着深刻和长远的意义。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之下,本研究尝试从场景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教育文旅小镇的空间特征,对教育文旅小镇场景的建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教育文旅小镇的未来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场景理论 文旅小镇 场景要素

引言

近年来,特色小镇这种创新的空间布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成功地将园区、社区、景区融为一体,展现出了清晰地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发展策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来应对地方产业的发展挑战。同时,教育产业能够为地方产业转型提供强大的实用型人才支撑,提高当地人力资源素质,优化投资环境。

1场景理论与教育文旅小镇概述

1.1场景理论概述

特⾥·N·克拉克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论,被称为场景理论。这个理论的观点是,城市中各种不同的消费和娱乐设施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创造出特定的城市场景,而这些城市场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则以特定的抽象符号传递给了人们,从而吸引特定人群,为了达到推动城市区域发展的目的,人们会在场景中开展消费实践活动。

1.2教育文旅小镇概述

教育文旅小镇是以文化教育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文化教育产业指通过文学、戏剧、观展等文娱活动,对文化主题进行体验感知。其中,特色小镇是指“非区非镇”,依托特色产业的实体空间载体。

2基于场景理论的教育文旅小镇场景体系

2.1场景与教育文旅小镇的关系

教育文旅小镇中文化设施、人群、活动的组合形成场景,场景反过来又作用于教育文旅小镇,两者的关系如图所示,教育文旅小镇的不同的文化服务设施,通过与人与事件的组合形成特定的场景,场景中产生不同的场景价值,其吸引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人群参与和聚集,进行文化消费、文化参与,最后促进教育文旅小镇、区域乃至城市的发展。

2.2场景要素与教育文旅小镇的对应关系

从场景理论的角度来看,实际的舒适物和主观的价值观是可以相互融合和统一的。将场景理论应用于教育文化旅游小镇,能够创建新的场景语言体系,将小镇的物质设施、环境与小镇居民的行为方式紧密相连,最后实现教育价值观融合与共生。

4教育文旅小镇场景建构要素研究

4.1空间场景的精神构成

(1)文化要素的融入

   文化要素是影响空间场景的重要因素,他对空间场景的气质和氛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来讲,文化要素可以从每个地区的人文环境中提取,将提取的文化要素融入空间场景中,可使空间内的体验者更好的领悟空间场景。当对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后,需要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提炼。

(2)人的情感体验

场景空间的精神构成是指空间所触发的人的心理感受和精神思维变化。在教育文旅小镇场景空间中人是重要构成要素,是场景空间的主角。在小镇空间的设计中,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形成一个能够让旅客进行各种文化旅行活动的、能够进入到其中去感受、体验、交流、交往并在其中受到不同教育体验的空间设计。

4.2空间场景的物质构成

(1)确定性要素——空间

确定性要素是场景空间的第一图层,建筑空间相对自然空间而言是一个更具有丰富情感性的空间,是一个承载生活事件的容器,他寄托了人们情感的同时也反作用于人的情感,它包含了人们在其空间中的行为事件和情感体验等。可以将空间实体的构成要素整合为“区域”、“边界”、“节点”和“路径”。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了产生场景文化价值的主体,即场景“空间”。

①区域

区域是指空间范围内的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区域具有个性鲜明的共性特征且易于被人们所感知。可以将区域理解为以功能、形式、主题等一个或多个指定指标,结合规定面积内,并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联系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

②边界

“边界”和“区域”两个概念是相互依存的,有了边界的围合才能产生区域的概念。边界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道围墙等。山体或景观植被所形成的视觉屏障、连廊、几级踏步所形成的局部高差也能看成是边界。

③节点

“节点”的概念与道路有关,通常空间中的汇聚点就是道路枢纽,是各种活动集中发生的地方。节点也与区域的概念有关,节点空间同样是区域的中心或焦点,甚至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比如围合广场。

④路径

路径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是一种线性形式表达。通过有规律的组织空间中的要素,形成有方向感且起到支配作用,并具备思想内涵的路线。路径是区域和节点的必要补充,是串联各区域的线性空间,路径有时就是边界,是将空间各个区域线性连接起来的重要的构成要素。

(2)半确定性要素——界面

上文论述的确定性要素与空间的界面密切相关。而在界面中,主要通过不同材质和色彩的处理来营造场所的氛围。

①色彩

色彩,通常是一个场景空间给人的第一感受。空间中特有的色彩会通过视觉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反映。不同的色彩环境、色彩变幻可以渲染除不同的场景氛围,从而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格调,而不同的场景色调又影响着人对空间的感受,并感染人的情绪。

②材质

    材质,即材料和质感,是营造空间场景氛围、凸显空间场景意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现场景文化价值的重要道具。不管是空间的水平界面还是垂直界面,都可以利用不同纹理和材质来营造空间环境的意境,赋予空间质感之美。

参考文献

[1]成蕤.老旧住区更新的场景营造策略——以南湖社区更新为例[J].建筑与文

[2]曹志奎,陈雪萤,武前波,吴孔路.场景理论框架下的未来乡村建设要素与场景类型研究——以杭州市桐庐县大路村为例[J].规划师,2022,38(12):125-130.

[3]陈莹.社区邻里公共空间的维度分析与建构路径——基于场景理论的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5):50-58.DOI:10.15986/j.1008-7192.2022.05.007.

[4]梁琪.场景视域下城市演艺新空间的场景构建研究——以上海亚洲大厦星空间一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2,31(05):82-88.

[5]黎莹,戴代新.基于场景理论的大学校园红色文化景观更新设计——以复旦大学8号楼室外空间更新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10):192-195.DOI:10.19892/j.cnki.csjz.2022.10.47.

[6]盛昊一.场景理论视角下的“网红建筑”文化价值观分析[J].建筑与文化,2021(12):161-162.DOI:10.19875/j.cnki.jzywh.2021.12.059.

[7]李军红,侯传勇.场景理论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以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齐鲁艺苑,2021(06):95-102.

作者简介:

李佳宁(1998.12——)女,满族,籍贯:辽宁鞍山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

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

朱松(1964.12——)男,汉族,籍贯:辽宁营口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沈阳建筑大学教授,硕士学位,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