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在防范科研不端风险中发挥外部审计作用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关于如何在防范科研不端风险中发挥外部审计作用的思考

曾晓毅

四川中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41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科研要求逐渐增多,科研不端风险也随之增大。科研不端风险已经受到学术界重点关注。为有效防范科研不端风险,本文则从科研不端易发风险进行探讨,采取外部审计方法,即对原始科研数据,论文,科研项目结题等方面开展外部审计,探讨外部审计在科研不端风险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科研不端;外部审计;原始科研数据;

前言

近年来,科研不端风险逐渐增大,给社会带来了较大影响,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学术界高度关注[1]。为防范科研不端行为,各地陆续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需要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监督,同时提出了较多措施,比如:健康教育,奖惩制度等[2]。但是还是存在科研不端行为发生。审计为监督重要方法,对科研活动能够发挥较大作用。本文从外部审计出发,分析如何在防范科研不端风险中发挥外部审计作用,将监督作为关键点,针对科研不端易发环节,提出针对性措施。具体如下:

一、科研不端易发环节

(1)原始科研数据记录

原始科研数据是反映科学实验过程的依据,如果缺乏原始数据则会导致科研成果可信度降低,无法证明科学实验准确度和真实性[3]。原始科研数据记录中容易存在科研不端行为主要为:①实验获得的科研数据和预期不匹配,导致随意更改原始科研数据。②没有规范进行科研数据,自行编造科研数据。③原始数据记录不完整。

(2)论文发表

论文是科研活动重要支撑,也是科研人员研究结果。论文撰写,发表需要科研人员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不断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反复论证。所以论文发表难度性较大,过程较复杂,也因此导致论文发表中存在较多科研不端行为。比如: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或者未发表的实验结果[4]。为发表论文,采取利益交换,将科研过程中未提供实际贡献的相关人员作为论文并署名。同一篇论文在同一时间段内提交不同出版单位发表。未规范引用文献等。

(3)科研项目结题验收

科研活动开展需要科研资金支持。多数科研活动需要向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企业、开放季节等申请科研项目获得资金支持。部分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申请阶段,能够提高项目获批成功率。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存在的不端行为主要有:①实施周期外或者关联性不强的专利,论文等成果充抵较差。②虚构夸大经济效益满足项目申请时预期经济目标。③未参与该项目研究的学生纳入到结题科研项目的培养学生范围。

(4)科研项目任务执行

科研项目一般未合同书等书面形式进行确认。项目合同是科研项目获批的证据,记录了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或者企业对该科研项目的要求,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该科研项目预期目标实现的承诺。科研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合同书约定完成科研任务。科研项目任务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①未履行审批手续,随便调整获得科研项目预算和预期实现的目标以及科研项目参与单位等关键项目指标。②未经过批准,私自转包、分包科研任务。③无故拖延科研项目执行期,无原因延期结题。

二、外部审计在防范科研不端风险中作用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会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形象,还会影响单位信誉,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国家声誉造成影响。因此针对以上科研不端易发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外部审计方法,做好监督工作,从根本上防范科研不端风险。

(1)原始科研数据中开展外部审计

科研单位外部审计可对即将发表的科研成果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访谈、查阅工作记录等方式开展工作,确定原始科研数据记录是否完整,要素是否齐全,修改是否合理,是否规范。对于能够重复的科研实验,审计可以按照要求被抽审科研人员根据发表科研成果条件设置模拟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和即将发表的科研成果记载相匹配。对于不具有复现性的科学实验,邀请被抽审科领域专家对原始科研数据进行评价。按照专家审核的意见,对原始数据是否符合科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过程中如果发现科研不端行为,则需要立即停止发表。某单位通过开展外部审计3年后,原始科研数据中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原始科研数据中外展外部审计能够降低科研不端风险。

(2)论文发表中开展外部审计

论文发表时间较长,一般为3至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外部审计需要利用论文发表间歇期,做好监督工作,将发现存在科研不端问题的论文在发表前主动撤回,及时防范科研不端行为。外部审计可以选择已经投稿的论文,利用查阅论文等多种方法进行监督。邀请被抽审科研领域专家对文章内容、文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提出审计意见。如果发现存在科研不端行为,及时修改,立即停止发表。某单位开展外部审计后,近2年内未发现在论文发表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3)科研项目结题中开展外部审计

科研项目结题后,需要进行结题验收。验收不通过则会影响科研项目负责人员和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信用记录。外部审计可以在6至12个月内利用查阅工作记录、了解项目成员和学生培养情况等方式对科研项目结题情况进行监督。邀请被抽审科研领域专家对标注项目致谢论文、专利以及项目进度等进行评价,对预期经济目标进行评价,综合专家意见,给出具体审计意见。过程中如果发现科研不端行为,需要及时修改或者向科研项目主管,企业申请重新调整科研项目验收标准。

(4)项目合同执行中开展外部审计

利用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审计工作,全面了解项目合同执行过程中预算情况、成员变动情况、预期目标调整情况等,确定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任务。要求被抽审专家进行分析,综合专家意见,对科研项目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要求提出意见。过程中发现科研不端行为则需要向项目主管或企业申请停止科研项目,退回剩余资金。

结言

综上所述,外部审计在防范科研不端风险中能够发挥较大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科研不端风险性。

参考文献

[1]陈志贤.发挥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作者的教育[J].武夷学院学报,2024,43(01):63-66.

[2]白如江,秦明艳,张玉洁.科研数据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20):110-121.

[3]邵星源,董宝莹,王乾斌.科技管理“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科研诚信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8):231-233.

[4]文洪江.企业科研不端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22(10):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