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研究

岳扎丫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  678400

摘要:新闻报道本身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内容,在报道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科学严谨,避免出现语义错误和用词错误。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语言差异,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翻译,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将新闻报道翻译成为少数民族语言,并要确保精准化表达。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不但涉及到准确的传达信息,同时也关乎于民族语言的振兴和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因此,需要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从而对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融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工作带来一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

1.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重要意义

首先,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有利于融合中华文化,并促进各民族互通互联。新闻翻译人员将新闻内容准确的传达给少数民族受众,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将国家相关的政策内容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来进行发布,这对于促进各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一些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其中的少数民族同胞只能够用本民族语言来沟通,无法利用汉语来获取信息,需要利用少数民族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来获得外界信息。那些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沟通的少数民族同胞,也同样喜欢应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来获取信息,一方面是便于他们理解新闻信息内容,另一方面是在使用他们本民族语时能够获得语言认同。所以需要进行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良好发展。最后,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能够对少数民族语新闻的传播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应用本民族语言来进行新闻的阅读和收看,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新闻体验。同时,高质量的翻译也能够增加少数民族受众的黏性,增加他们的亲切感,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而言,通过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能够建立更为稳固的群众基础,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2.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策略研究

2.1保持足够的政治敏感性

融媒体时代,虽然新闻媒介在不断的发展和更迭,网络传播逐步取代了传统单一媒介的传播方式,但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仍然不能够改变服务人民、服务受众的宗旨,在进行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时也同样如此。作为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工作人员,需要保持足够的新闻敏感性,一些看似普通的表达方式或者词汇,在另一个语境之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需要翻译人员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对表达方式和词汇的含义进行仔细评估,做到翻译无误。此外,还需要翻译人员能够重视对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提升自身对政治事件的判断力,从而更好的应对各种翻译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发展。

2.2重视新媒体的合理应用

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发生显著变化,在进行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应用融媒体带来的流量,增加少数民族语新闻的传播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对线上线下的宣传工作进行兼顾,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得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传播效率获得有效的提升。同时,也要重视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受众的阅读习惯进行了解,从而积极的创新和改善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工作,对潜在受众进行准确定位,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新闻阅读体验。此外,在应用新媒体的同时,也应该对内容质量给予足够的关注,虽然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但新闻质量才是根本,所以需要结合受众的反馈来对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并对传播方式进行优化,使得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能够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2.3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在汉语表达中,一些词汇应用的十分普遍,但却在少数民族语言中没有合适的翻译,容易造成误解。同时,社会中出现的新词汇和专有名词,需要利用少数民族语来进行准确翻译,如果翻译不准确则会对新闻质量带来影响。所以需要从事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工作的人员能够对新的词汇进行及时掌握,并能够准确翻译,保证新闻翻译的质量。此外,在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人翻译出的结果不同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对新闻报道的严谨性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需要相关机构对翻译词汇进行统一规范,制定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标准,甚至可对这些词汇进行统一化翻译,直接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进行发布,让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可直接引用这些词汇,除了能够避免翻译产生的歧义,也能够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此外,可建立关于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数据库,将统一规范翻译的词汇收录到其中,在翻译时可随时进行查询,从而提升翻译质量。

2.4避免使用汉语方言

融媒体时代,媒体竞争愈发激烈,需要新闻报道能够作出改变,这样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例如一些新闻报道希望能够显得更为亲切,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应用了方言,这样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也为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难度,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对汉语方言的理解较为困难,特别是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及蕴含的情感,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翻译从业者的工作量,容易出现翻译错误,这会对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方言词汇,要使用通用官方语言或者普通话来进行新闻报道,保证信息传播的准确性。除了不使用汉语方言之外,也需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语言除了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之外,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充分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和习俗,避免因为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造成冒犯,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足够的文化素养。具体可通过同行交流、翻译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任务。

结束语:总而言之,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各民族之间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对少数民族语新闻翻译的规律加深认识和理解,并重视对翻译理念的创新,确保翻译质量达到标准。除此之外,也要重视开发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积极发展自动化翻译,从而更好的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信息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吉卓嘎. 少数民族语新闻网站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4):135-136.

[2] 苏华. 少数民族语言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J]. 记者观察,2022(12):79-81.

[3] 梁光伟. 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民族语言新闻节目的开拓与创新[J]. 记者观察,2018(2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