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兴趣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小学美术兴趣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姓名:理想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蒙古族实验小学

单位邮编:028100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如今教师越来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采取更有效、优良的教学策略推动课堂朝向高质量化、高水平化方向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来说,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以主动性、自觉性融入到课堂之中,便必须着重调动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只有对美术有兴趣后,才可以更为认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致力于不断丰富自身学科素养。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美术兴趣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兴趣

前言:基于素质教育政策要求,当前各阶段、学科教学活动都应当注重学生个人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激发与调动,帮助其全面发展成长。其中,美术虽不属于主要学科,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也是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施以有效性美术学习兴趣培养方式。

一、小学美术兴趣课堂教学意义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既有逻辑学基本知识,又可以体现出学生认知、思想、审美等多方面素养。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参与,只有使其可以积极、主动投入到艺术作品创作中去,才可以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一幅完美作品呈现出来。同时,小学美术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还要实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在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基础上,积极主动、探索美术知识。如此一来,便可以实现美术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美术热爱情感,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综合学习能力。

(二)提升优良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是教师必须应当着重追求的,对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审美能力与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形成积极审美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此角度来看,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艺术学科兴趣,使其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思维逻辑能力、思考能力,无论对美术知识学习,还是对其他学科学习,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效果[1]。例如,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野外写生,将自身所见所闻和所感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引导其发掘自然风光之美,不断开阔个人思路、增强人生感悟。

二、小学美术兴趣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引入并使用兴趣教学法,既需要符合学生身体、心理特征,又切实按照美术教学规律。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便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丰富,使美术教学气氛能够得到持续性活跃[2]。针对此种情况,科学技术发展下,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已经走进人们日常生活,教师依据美术教科书上的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加以美术教学,使其在形成优良审美习惯的同时,更好感知到美术之美。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课程时,便充分依托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设备,以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其钻研兴趣,真正理解到明暗与立体的意义和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的明暗呈现,在满足课堂授课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实践能力,体现个人创意、培养创新意识。

(二)注重美术鉴赏

美术作品具有丰富性、广泛性,能够成为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优良载体。因此,教师为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艺术鉴赏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美术知识探究欲望。小学时期,学生大多具有较强求知欲,以好奇心面对学习和生活新鲜事物,要求教师主动使用一些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来激起对美术兴趣和探究愿望,这样便能够使其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美术兴趣。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山山水水》课程时,便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山水作品展示,带领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如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范宽《溪山行旅图》等,通过多媒体设备加以呈现,充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在此基础上,鼓励名画临摹仿画,品味作者情感、品味画面更深层次内容,达到美术学科塑人、育人的目的。

(三)结合生活实际

传统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一般都是课本、粉笔、黑板,并以口头叙述方式将知识通过“灌输式”“填鸭式”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此种教学氛围,很难帮助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3]。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着重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和授课模式,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丰富授课环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增强其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鸟语花香》课程时,便带领学生走向室外,将枯燥乏味课堂加以转换,在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同时拓宽眼界,提高知识积累程度,还能指导对自然界中的动物和各类植物加以仔细观察,以此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课程创作活动提供素材。除此之外,在自然中,教师还能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感官、视觉等系统,将风、沙、草、木等自然要素全方位接触,再选择自身喜爱的自然物质如落叶、枯树枝等展开联想,以开展创作活动,有助于打破原有单一教学方式,创造出多样化教学氛围,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四)合理布置作业

作业是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拓展及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强化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小学美术作业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同时,有些课程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形式来达到更好效果。例如,讲授“剪纸”课程时,由于受到授课时间限制,学生无法充分体会到课程的核心内容,再加上资源限制,教师也不能将整个剪纸制作整个过程向其呈现,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不良后果。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雕与刻的乐趣》课程时,便向学生布置实际操作的课后作业,自主选择主题加以雕刻,在下次授课时再加以展示。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工具具有危险性,因而教师可以首先做一个简单剪纸视频,然后将视频发到父母群里,引导学生在家里按照教师视频去进行剪纸操作,最后带着自己的作品去课堂上给大家展示。同时,因为录像具有重播功能,所以学生可以以此不断练习,直至得到满意效果,将极大程度上提升学习美术的兴趣。

结论: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教学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具有显著价值,而人文美育素养又关系到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当前时代下美术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当将学生个性特点与其个性特征相结合,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美术知识,引导其感受美、欣赏美,将自身想象能力与创意能力发挥到极致,最终将艺术作品充分呈现而出,为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晓萌.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3,(11):71-73.

[2]刘晏玮,陶晓彤.小学“互联网+”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2):69-71.

[3]顾晗冰.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实施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