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

曹洪豪  朱怡旭  吕倩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时代的进步促使我国民众提升视力保护观念。尤其青少年群体,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健康防范意识,符合国情发展需要。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情况逐年递增,造成这一情况的成因多种多样。基于此,本文就青少年近视防控展开探究,简要分析导致目前青少年近视成因,列举出两方面因素进行阐述。并着重提出青少年近视防控有效措施,意在通过具体措施的落实,真正推动健康中国整体发展目标实现。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防控

引言: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我国推行健康中国战略,重要实施内容。尤其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情况居高不下,为此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经超出了医学范畴,对于现阶段而言,提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刻不容缓。这是一项关乎整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意义。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普遍近视的成因

根据当前我国各个年龄段学生,抽样调查分析得知:幼儿园儿童近视占比10%、中小学生近视占比50%、高中生及大学生近视占比90%以上。由此可见,高中到大学这一阶段青少年近视率处于高峰水平。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普遍出现近视的成因主要概括为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个体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导致近视眼出现的原因,可以分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中,高度近视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而普通近视则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其中,青少年群体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上阶段,学业压力繁重,长时间应对课业负担,导致用眼超负荷。例如:日常不良坐姿习惯,或者躺卧看书等,都在极速加重用眼负担。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眼睛疲劳形成近视。此外,青少年群体考虑到升学压力,课内学习时间与课外学习时间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导致睡眠不足,户外活动较少。网课普及大量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蓝光辐射伤害视网膜。这些个体环境因素都会造成青少年普遍存在近视问题。

(二)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基于学校、家庭、医院、以及政府等相关层面[1]。首先,评价学生的好坏,主要受学习成绩界定,青少年群体涉及升学指标,学校以及家长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业成绩上,忽视了青少年在这一阶段的身体健康情况。其次,初高中阶段课内外学业压力繁重,政府提倡的减负政策落实不到实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无暇顾及近视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普遍存在对近视危害认识不到位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家长缺乏养生保健常识,对于孩子近视这一现象本着戴眼镜就可以的心理,认为近视不是疾病,不用就医治疗,错过了矫正近视眼的最佳时机。此外,学校教学设备陈旧,照明亮度不足,缺少视力保健方面相关基础设施,对课间开展的眼保健操执行不到位等。以上诸多社会环境因素都对青少年近视带来不可逆的不良影响。

二、青少年近视科学防控措施

(一)提升青少年科学用眼意识

首先,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应树立起自身健康保护观念。深刻认识到不规范用眼,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提升自身科学用眼、规范用眼意识。

其次,转变以往放任态度,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在读书时,潜意识告诉自己端正坐姿,书本离眼睛保持一尺的距离,胸口离桌面保持一拳远的距离。写字时,遵循“20原则”既用眼20分钟,就要向远方眺望20秒,充分放松双眼。杜绝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看书写字,日常走路、吃饭、休息等状态下尽量不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一旦视力出现模糊、重影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家长说明情况,并在家长陪同下及时就医诊治,避免拖延病情加重近视。

(二)增强家长监督引导责任

家长作为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合法监护人,不仅要为孩子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更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监督并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近视防控观念。

在日常生活方面,合理制定青少年作息与营养计划,每日督促孩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上做到荤素搭配。密切关注孩子日常作息习惯,睡前禁止孩子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必须早睡早起,保证8-10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积极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课余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

此外,家长这一群体还应该切实肩负起保护孩子视力健康的责任。例如:某地学生家长自发组织“护眼家长团”公益活动,在各大高校宣传科学用眼知识。家长自掏腰包购买蓝莓等护眼水果、护眼保健品,分发给学生品尝。用自身的行为感染青少年提升护眼观念意识。

(三)发挥学校源头防范职能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近视防控工作开展的主战场。各大高校必须加大青少年群体近视防控工作力度,与学校附近各大眼科医院机构合作,定期开展青少年视力检查,发挥学校源头防范基础职能[2]。例如:某地各大高校通过监测干预的手段,实现全市区青少年近视普查覆盖。根据普查结果表明:不管是高度近视还是普通近视,城市学校青少年近视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学校,基础类院校青少年近视程度高于艺术类、体育类院校。因此,总结得出,学习强度与近视形成条件成正比,适度开展户外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有效防控近视。

基于此,学校除严抓学习成绩这一指标外,还应该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倡的减轻青少年课业负担原则,在校园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细化工作目标,将监督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列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之中。严格执行教育局下发的学生护眼基础设施标准,采购照明设备以及可调节课桌椅,从硬件管理层面改善青少年用眼环境。

(四)强化政府协同治理地位

    政府推进对青少年近视防控举措,巩固自身主导地位。加大力度完善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导工作。全国各地区成立护眼工程领导小组,联合学校以及医疗机构开展青少年近视监测与普查活动,并建立健全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将普查结果及时建档记录,及时对青少年近视情况做出预警。通过政府干预协同治理,构建青少年视力健康良好社会氛围。

结论:综上所述,青少年群体近视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科学有效制定近视防控措施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我国社会各界,尤其青少年自身必须认识到近视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将一切导致近视加剧的因素扼杀住。家长、学校、医疗机构、以及政府应紧密联合起来,各司其职发挥协同治理作用。构建以青少年为核心的近视防控体系,从根本上实现对青少年科学、精准防控近视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童浩杰,祝丽玲.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和综合防控措施发展历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3,39(03):396-399.   

[2]刘淼,金昱.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控措施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3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