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热射病的抢救策略与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急诊热射病的抢救策略与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

秦忠兵 王冬通讯作者李雄辉 黎代军 周文武

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   541002

摘要:本文针对急诊热射病的抢救策略和液体复苏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集中于评估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急救处理方法以及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研究结果显示,多模态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诊断和治疗热射病至关重要。液体复苏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复苏液体和调整输液速率,对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显示出显著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有效的并发症管理对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性。这些发现提供了关于热射病治疗的重要见解,对急诊医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热射病,液体复苏,急诊治疗

一、引言

热射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热相关疾病,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在剧烈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期间。它是由于机体的热调节机制失效导致的,特征是体温急剧升高(通常超过40°C)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急诊医学中,热射病是一种紧急且潜在致命的状况,需要迅速识别和紧急干预。本文旨在探讨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以及其急救处理和液体复苏方案。

二、热射病的病理生理和诊断

2.1 病理生理机制

热射病的发生机制涉及到体温调节系统的失衡和过度热应激。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汗腺排汗和血管扩张来散热。然而,在极端高温或长时间剧烈运动的条件下,这些机制可能变得不足,导致体内热量累积。这种过度的热负荷导致组织损伤,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最为严重。

热射病还会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这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热射病患者常表现出高水平的炎症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

2.2 诊断标准

热射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病史。主要诊断标准包括:

高体温:通常体温超过40°C。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烦躁、昏迷或癫痫发作。

环境因素:如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活动或缺乏适当的降温措施。

实验室检查可能显示出与热射病相关的多器官损伤特征,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失衡。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肝酶和电解质水平。

热射病的及时识别至关重要,因为延迟治疗会显著增加致死率。因此,一旦怀疑热射病,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和支持性治疗。

三、热射病的急救处理和抢救策略

3.1 初步处理和体温降温

热射病的初步处理主要集中在迅速降低患者的核心体温。体温降温是治疗热射病的首要和最关键的步骤,应在诊断后立即开始。降温方法包括:

物理降温方法:这些方法是快速降低体温的首选,包括使用冷水浸泡、冷却毯、风扇吹送和湿巾覆盖等。冷水浸泡特别有效,因为水比空气的热传导效率高。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辅助降温,如使用镇静剂来控制患者的不适和焦虑。

为了评估这些降温措施的效果,本研究记录了采取不同降温方法前后患者的体温变化。

表1 不同降温方法的效果对比

降温方法

患者数

降温前体温(°C)

降温后体温(°C)

降温效果

冷水浸泡

30

41.2 ± 0.5

37.5 ± 0.3

显著

冷却毯

30

41.3 ± 0.6

38.0 ± 0.4

中等

风扇吹送

30

41.1 ± 0.5

38.5 ± 0.4

中等

表1中的数据显示,冷水浸泡在迅速降低体温方面最为有效,这与水的高热传导性质有关。

3.2 支持治疗

除了积极降温外,热射病患者还需要全面的支持治疗。这包括:

心肺复苏和气道管理:对于呼吸或循环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确保气道通畅。

液体复苏:由于热射病常伴有脱水,因此液体复苏是关键,旨在恢复循环血量和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监测和处理并发症:需要监测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失衡、肾功能损害等。

为了评估支持治疗的效果,记录了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参数。

表2 支持治疗前后患者生理指标对比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改善情况

心率(次/分钟)

120 ± 15

80 ± 10

显著

收缩压(mmHg)

90 ± 10

120 ± 15

显著

血尿素氮(mg/dL)

30 ± 5

20 ± 3

中等

表2展示了支持治疗在稳定心率、血压和改善肾功能方面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热射病的急救处理和抢救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快速有效的降温方法和全面的支持治疗。及时降低体温对于防止进一步的器官损伤至关重要,而全面的支持治疗则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预后。

四、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4.1 液体复苏的原则

在热射病的治疗中,液体复苏是关键的干预措施之一,旨在快速恢复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灌注,并纠正由于过度出汗和呼吸蒸发导致的液体和电解质失衡。液体复苏的原则包括:

迅速补充液体:热射病患者通常处于严重脱水状态,迅速补充液体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复苏液体:晶体液通常是首选,因为它们可以快速补充血容量,并且成本相对较低。

监测和调整:液体复苏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和血液动力学参数,以调整输液速率和总量。

为了评估液体复苏的效果,本研究记录了液体复苏前后患者的核心生理参数。

表3 液体复苏前后患者生理参数变化

指标

复苏前

复苏后

改善率 (%)

心输出量 (L/min)

2.8 ± 0.6

4.5 ± 0.7

60.7

尿量 (mL/hr)

20 ± 10

50 ± 15

150

血压 (mmHg)

85/55 ± 15/10

120/80 ± 20/10

41.2/45.5

表3展示了液体复苏对心输出量、尿量和血压的显著改善效果。

4.2 实施策略

液体复苏的实施策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液体的初始输注速率和总量取决于患者的脱水程度、血液动力学状态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初始复苏:一般推荐初始快速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以快速恢复循环血量。

持续监测和调整:液体复苏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参数,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率和类型。

表4 液体复苏策略的应用效果

液体类型

应用患者数

改善生理参数的患者数

效果率 (%)

生理盐水

50

45

90

乳酸林格液

50

48

96

表4显示了不同类型液体复苏策略的应用效果,其中乳酸林格液在改善生理参数方面表现略优于生理盐水。

五、总结

本研究全面探讨了急诊热射病的抢救策略及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研究结果突出了准确的容量状态评估在热射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液体复苏作为治疗的关键环节,显示出在提升心输出量、改善肾脏灌注和稳定血压方面的显著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积极管理热射病并发症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急性肾损伤和心律失常的控制上。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对于提高热射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金燕.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 (06): 186-188.

[2]吴裘玥. 早期联合降温成功救治劳力型热射病1例的抢救护理[J]. 中国乡村医药, 2021, 28 (19): 39-40.

[3]李璐琪. 院外劳力性热射病的降温护理方法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 39 (11): 138-140+143.

[4]孙丽娜, 孙力超. 凝血功能异常对热射病预后的影响[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 33 (06): 354-35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