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时代的对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1

文化与时代的对话

刘俊芳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文化馆  山西太原 030400

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纵观当下人的生活似乎少了一点精神追求。经济似乎成了人的生活重心,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的当中,总是会不自觉的涉及这些问题。比如说见面的时候“现在在哪儿高就啊?”“今年的收入水平如何?”经济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谈资,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似乎已经成为被遗忘的“弃子”,只有当设计子女学习的时候,似乎文化才会被重新记起。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社会现象,文化究竟对这个社会有何种意义,似乎没有人去过多的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总是自己的生活问题和经济问题。如果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母亲,那么文化似乎就属于一个被遗忘的孩子。回顾改革开放之前,文化仍然是社会发展的重心之一,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文化被关注和探讨,各种各样的思想被分析和剖析,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人觉得都不可思议。总是觉得文化像一个幽怨的孩子,他总是会为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把自己遗忘?为什么不再爱他了?

当然,这是一种错觉,当我们打开电视观看新闻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当中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但是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要求文化发展成何种样子,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本质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外国文化伴随着开放一涌而入,似乎连文化这样的孩子都穿上了鲜亮的外国的外衣。让人感觉文化是传统的、也是叛逆的。比如各种各样的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文化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说情人节、万圣节等等,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比如说重阳节、寒食节咱们的已经被弱化的成为毫不起眼的节日。想到各种各样的节日,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似乎节日与社会制度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西方的节日总是会赠予各种各样的礼物,似乎与金钱和物质密切相关。而中国的各种节日,似乎都是在庆祝,或者是祈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当然,文化的叛逆并非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所以如果把文化看成一个孩子,我感觉他一定很委屈。因为孩子身上的衣服并不是由他决定的,而是由大人决定的。我觉得,如果将社会比作妈妈,那么文化这个孩子一定会为他的妈妈,为什么你会给我穿上洋外衣,是你喜欢把我变成“小洋人”吗?这个时候,我想作为妈妈的社会,也会在反思、反省。成然,文化是发展的、进步的,文化是包容的和现代的。

但是,我觉得文化的本质是继承和发扬传统。从文化发展的层次的角度来讲,文化是一个社会文明认知的结果,是由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决定的,都是由文化自己决定的。我觉得,文化不是叛逆的,他有些许的无奈,因为很多事情不是由他这样的一个孩子能够左右的。他也希望自己的妈妈为他穿上汉服,也希望自己的妈妈给他穿上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服装,他希望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能够融入到他的血液当中。但是,但是这一切依赖于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令人惊喜的是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自强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一点可以从日常生活当中明显的看出来,比如说有人开始批判各种各样的洋节日,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侵蚀,有的人开始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途径,来解读和阐释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可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我觉得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文化情节和文化基因正在逐渐的复苏。比如说,人们对春节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春节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除了一年的起点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之外,春节也被视为团圆的节日,更是休息娱乐的重要时间。而在社会生活当中,传统文化正在逐渐的恢复和崛起。例如在装修的过程中,很多人选择了新中式,也就是在传统中式装修风格的前提和基础上,融入现代装修文化还形成了一种风格,这种风格被印上了深深的传统文化的烙印。而在网络上和生活当中,汉服似乎再一次的崛起,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走在大街小巷,似乎已经成了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似乎文化正朝着人们所期待和希望的方向装扮自己,也让人们越来越喜爱这种现代文化。

当然,我们常说中华文明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我想中国的文化也应该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性。因为人的文化需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吃饭一样,生活当中我们既喜欢吃中式的饭菜,也不会拒绝西式的快餐,在中式饭菜之余,通过西式饭菜的点缀,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这个社会的“孩子”,它既可以穿上我们的传统服饰,也可以穿上西式的外衣,只不过我们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认知,去体验和挖掘,这样才能让这个孩子成长成我们所喜欢的样子,我们才能在与它的互动当中获得快乐和愉悦。当然,我觉得对待这个孩子我们也应该多一份包容之心,我们应该赋予其更大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其在包容当中得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