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震伤鼓膜穿孔和单纯型中耳炎鼓膜修补术后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爆震伤鼓膜穿孔和单纯型中耳炎鼓膜修补术后的疗效

佘永川 孙燕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4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比较爆震伤鼓膜穿孔和单纯型中耳炎鼓膜修补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110例拟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开展试验前瞻性研究,其中55例患者为爆震伤鼓膜穿孔为爆震伤鼓膜穿孔组,55例患者为单纯型中耳炎为单纯型中耳炎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及分频ABR检查结果。结果 术后,爆震伤鼓膜穿孔组患者总愈合率低于单纯型中耳炎组患者总愈合率(P<0.05);术后,爆震伤鼓膜穿孔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平均ABR下检测dB均较高,出现中重度听力损失,单纯型中耳炎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平均ABR下检测均低于25dB,听力合格,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术后愈合率和听力水平的差异源于爆震伤鼓膜穿孔组和单纯型中耳炎组患者的不同病理机制和术前状况,因此,术前病因分析和不同疾病机制考虑,在爆震伤鼓膜穿孔术中控制手术风险,提升移植床血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鼓膜修补术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爆震伤鼓膜穿孔;单纯型中耳炎;鼓膜修补术;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110例拟行鼓膜修补术患者开展试验前瞻性研究,其中55例患者为爆震伤鼓膜穿孔为爆震伤鼓膜穿孔组,55例患者为单纯型中耳炎为单纯型中耳炎组。爆震伤鼓膜穿孔组男29例、女26例,患者年龄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51.11±3.76)岁;单纯型中耳炎组男30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23~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65±3.82)岁。SPSS 26.0软件分析上述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试验患者术前进行纯音测听及电子耳镜检查,分析试验患者鼓膜穿孔情况,低于3mm为小穿孔,3~5mm为中穿孔。全麻麻醉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切口方式,修补材料选择耳屏软骨膜,内置法鼓膜修补术进行穿孔修补,使用直角刮匙去除穿孔处增生组织,内植法植入筋膜,常规置入明胶海绵及碘仿砂条,并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统计试验患者术后愈合情况;统计分频ABR检查结果,合格听力均应≤25dB,且听力检测值越小,提示耳朵听力功能越好。轻度听力损失26~40dB;中度听力损失41~55dB;中重度听力损失56~70dB;重度听力损失71~90dB;极重度听力损失≥91dB。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6.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同时间点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两两时间点比较行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比较P<0.05时,代表组间/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愈合情况

术后,爆震伤鼓膜穿孔组患者总愈合率为87.27%,单纯型中耳炎组患者总愈合率为98.18%,单纯型中耳炎组患者总愈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试验患者术后愈合情况统计[n(%)]

组别

愈合较好(n)

愈合一般(n)

不愈合(n)

总愈合率(%)

爆震伤鼓膜穿孔组(n=55)

29

19

7

87.27

单纯型中耳炎组(n=55)

44

10

1

98.18

x2

3.970

P

0.046

2.2分频ABR检查结果

术后,爆震伤鼓膜穿孔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平均ABR下检测dB均较高,出现中重度听力损失,单纯型中耳炎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平均ABR下检测均低于25dB,听力合格,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2。

表2 试验患者分频ABR检查结果统计(,dB)

频率分组

爆震伤鼓膜穿孔术前

单纯型中耳炎术前

爆震伤鼓膜穿孔术后

单纯型中耳炎术后

500Hz

49.83±10.26

28.57±9.55

59.14±5.79*

15.92±3.50*

1000Hz

50.12±6.22

27.26±10.71

53.69±7.65*

15.56±4.28*

2000Hz

48.80±6.32

25.74±8.30

55.73±5.24*

12.71±5.17*

4000Hz

51.60±8.19

27.30±7.25

54.39±6.12*

14.03±4.16*

平均ABR(Hz)

50.14±7.25

26.71±8.89

56.50±6.33*

14.62±4.53*

注:和术前比较,*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爆震伤和单纯型中耳炎是导致鼓膜穿孔的两种主要原因,爆震伤通常是由于爆炸冲击波引起的急剧气压变化,导致鼓膜受损而发生穿孔[1],这种损伤可表现为鼓膜边缘的光滑、线型或不规则型穿孔,多发生在鼓膜紧张部。单纯型中耳炎通常是由于炎症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鼓膜穿孔[2]

,这种穿孔的边缘可能呈现不同的形态。鼓膜修补术对于治疗爆震伤鼓膜穿孔和单纯型中耳炎鼓膜穿孔都具有一定的效果,手术的目标是修复鼓膜[3],恢复听力功能,降低中耳感染的风险,在手术中,根据穿孔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采用内置法鼓膜修补术进行治疗[4]。然而,爆震伤鼓膜穿孔和单纯型中耳炎在术后疗效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穿孔的形态、病理机制以及术后康复有关。爆震伤鼓膜穿孔的边缘更为复杂,而且由于伴随爆震波对其他组织的影响,导致中耳损伤程度更重。因此,术后疗效的差异与穿孔的形状和伴随损伤的程度相关。此外,爆震伤鼓膜穿孔处瘢痕增生较多[5],血供非常差,对术后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上述试验结果显示,爆震伤鼓膜穿孔组和单纯型中耳炎组在术后愈合情况及分频ABR检查结果方面呈现显著差异。爆震伤鼓膜穿孔组的总愈合率为87.27%,而单纯型中耳炎组的总愈合率达到98.18%,显示出单纯型中耳炎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较为优越。分频ABR检查结果显示,术后爆震伤鼓膜穿孔组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及平均ABR下检测dB均显著较高,表现为中重度听力损失。相对而言,单纯型中耳炎组在这些频率下的检测dB明显低于25dB,符合听力合格标准。这种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组患者术前听力基线的差异,以及手术后鼓膜愈合情况的不同导致的。

综上所述,术后愈合率和听力水平的差异源于爆震伤鼓膜穿孔组和单纯型中耳炎组患者的不同病理机制和术前状况,爆震伤鼓膜穿孔组由于外伤引起,涉及鼓膜及中耳更严重的病变,术后愈合较为困难,而单纯型中耳炎组则主要是由于炎症导致的穿孔,病变相对较轻,术后愈合相对较好。因此,术前病因分析和不同疾病机制考虑,在爆震伤鼓膜穿孔术中控制手术风险,提升移植床血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鼓膜修补术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原宙,陈艳丹.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双瓣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随访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3,26(05):507-512.

[2]翁雅彬.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对鼓膜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2):69-73.

[3]黄绪昕,董晨,任亚玲等.不同厚度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继发鼓膜穿孔中的效果[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3,32(05):409-412.

[4]朱荣飞,朱玉博,王雪治等.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气骨导差及预后的影响[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3,46(03):504-507.

[5]刁明芳,孙建军.爆震伤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与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03):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