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货车车轮加工工艺改进对压装合格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浅谈铁路货车车轮加工工艺改进对压装合格率的影响

宋广棋

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17

摘要:转向架是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货物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铁道车辆随着向高速、重载方向不断发展,对轮轴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轮加工一直是影响轮对压装合格率的重要因素,轮对压装合格是转向架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应该不断的优化轮对压装质量,来适应中国铁路货运方面不断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

关键词:车轮加工、粗糙度、过盈量、轮对组装。

一、现状分析

轮毂孔加工工序数控立车加工车轮的粗糙度不稳定,加工车轮出现粗糙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的现象,长期以来导致车轴、车轮选配过盈量偏低,轮对压装压力偏低,接近压装力要求的下限。对影响轮对压装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指导轮对制造标准的制定、高速重载对轮对的设计和加工工艺的改进,以提高轮对的压装质量[1],目前轮对组装工序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存在质量问题:

1、测量轮座直径误差大。测量车轴尺寸误差较大,车轴圆柱度不稳定,不能保证在最佳过盈量范围,造成压装力大或力小;轮座圆柱度小,造成末端平直、降吨。

2、轮毂孔加工粗糙度不符。数控立车轮毂孔加工粗糙度偏大,圆柱度与轮座圆柱度不匹配,造成压装力大、降吨。

3、数据复核不仔细。数据复核不认真,尺寸偏差较大,导致过盈量不符,造成压装力大、力小等。

我们对2020年轮对组装不合格品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绘制饼状图

1   2020年轮对组装不合格品统计分析

月份

3

4

5

6

7

8

合计

         产量

不合格项

940

800

696

808

720

544

4508

压装力大

38

22

18

16

15

17

126

压装力小

3

3

1

1

1

0

9

压装曲线降吨

19

29

11

10

28

16

113

压装曲线平直

1

4

3

7

2

5

22

其他(三点差、数据录入错误、跳吨、内距小等)

2

4

8

14

4

3

35

不合格数

63

62

41

48

50

41

305

饼状图_2345看图王

从饼状图可以看到,2020年轮对组装不合格品中压装力大所占比例最高为41.31%,其次为压装曲线降吨为37.05%,这两项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78.36%,是轮对组装不合格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车轮粗糙度偏大是导致轮对组装压装力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升轮对一次组装合格率,对车轮加工的首要任务就是降低轮毂孔粗糙度。

从 “人、机、料、法、环、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确定了造成轮对组装不合格的原因如下:

(1)车轮加工粗糙度偏大;

(2)简化工艺现象存在;

(3)质量卡控不严;

(4)数据复核不仔细。

二、制定改善措施及落实。

1、针对车轮加工粗糙度偏大质量问题。更换车轮轮毂孔加工精车刀片,确定加工参数;准确测量粗糙度。采用牌号为RCMT1606MO 4215,半径为M16的圆形刀片进行精车作业。

2、工艺简化、质量卡控不严问题。落实工艺要求、加强自检互检、规范返修品处理,加强工艺纪律检查,对自检互检合格率进行量化与考核,杜绝不合格品进入验收环节。对车间不合格品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规范返修品处理流程。

3、数据复核不认真问题。配置专业复核人员,选择责任心强、工作仔细的作业人员,同时制定合格率奖惩办法,对合格率高的人员予以奖励,达不到合格率目标减少奖励。

措施落实:

(1)培训:操作者简化工艺,未按工艺要求进行作业,在轮座磨削完成后不认真测量轮座直径,轮对压装前数据复核人员不认真复核轮座直径或轮毂孔直径。操作者没有风险意识,不合格轮对退卸后造成重复工作,以下是经验总结后解决的部分问题:

1 组织操作者学习本岗位的作业指导书,便于操作者熟悉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

2 对操作者进行岗位风险的培训,便于操作者增强本岗位风险意识。

(2)加强工艺纪律检查:增加工艺纪律检查的频次,认真核对工艺执行情况,操作者对工艺的执行有了很大的改观,自检、互检执行有了一定的提高,对精确压装数据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轮对交验未发现不合格轮对流入下工序;其次压装工序复核人员发现多起车轴轮座磨削不合格,对提高压装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严格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中的期限内进行不合格品返修,对合格品、不合格品标识管理进行监督,把不合格品控制在当前工序,未发现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4)分析采用牌号为RCMT1606MO 4215,半径为M16的圆形刀片加工车轮:轮毂孔加工工序数控立车现有精车刀加工车轮的粗糙度不稳定,加工车轮出现粗糙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的现象,导致车轴、车轮选配过盈量偏低。针对这一问题车间对轮毂孔加工工艺进行调整,由原来的牌号为DNMG443-PR 4215的菱形刀片改为牌号为RCMT1606MO 4215,半径为M16的圆形刀片。更换刀片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将加工参数调整为:粗车:转速:100~110mm/min,进给量:110~120mm ;主轴转速调整率:120%(100%~120%),切削进给率为200%(150%~200%),快速进给率为100%;精车:主轴转速:50~60mm/min;刀杆进给速度:50~55mm/min(主轴转速调整率为75%(60%~80%),切削进给率为200%(150%~200%),快速进给率100%,背吃刀量:0.30mm。)加工时间:9min

按以上加工参数加工的车轮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三、效果验证

经过以上措施的执行落实,转向架车间车轮加工工艺改进已经完成,我们对2021年01月、02月份轮对组装合格率进行统计:

2 202101月~02月压装合格数统计

月份

01

02

压装数量总计

769

598

一次压装合格数量总计

759

585

合格率(%)

98.70%

97.83%

3   202012月数控立车轮毂孔加工粗糙度抽查记录统计(工艺要求≤Ra6.3μm

日期

车轮编号

车轮型号

圆柱度

轮毂孔粗糙度

日期

车轮编号

车轮型号

圆柱度

轮毂孔粗糙度

11.13

02493186

HESA

0.04

Ra6.3μm

11.17

03037076

HESA

0.04

Ra6.2μm

02493234

HESA

0.04

Ra5.7μm

03000025

HESA

0.03

Ra5.6μm

02451138

HESA

0.03

Ra5.6μm

03037098

HESA

0.03

Ra5.7μm

03037033

HESA

0.04

Ra6.1μm

03000206

HESA

0.03

Ra5.9μm

11.18

124511

HEZD

0.03

Ra5.6μm

11.19

216362

HEZD

0.03

Ra5.3μm

230063

HEZD

0.03

Ra5.9μm

218496

HEZD

0.03

Ra6.0μm

110028

HEZD

0.04

Ra5.6μm

03004167

HESA

0.04

Ra6.1μm

03000150

HESA

0.04

Ra4.6μm

03004215

HESA

0.03

Ra5.9μm

从以上验证结果来看,轮毂孔粗糙度达到计划后的预期目标,完全满足工艺要求,轮对组装一次合格率从上半年的92.95%提高到了96.85%,合格率提升接近4%。

巩固措施:

1、严格执行轮对组装工艺及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作业。

2、提高操作者测量尺的使用水平,确保尺寸测量准确。

3、提高操作者风险意识,降低因人为原因导致的轮对压装不合格。

4、加强日常检查力度,对车轮加工粗糙度进行抽查,确保车轮粗糙度保持稳定并符合要求。

通过优化车轮轮毂孔精车加工参数和选择合适的过盈量、确定轮座与轮毂孔圆柱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轮对压装质量,减少了因压装不合格而造成的重新组装轮对,降低了轮对组装质量风险。生产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忠,过盈量在轮对压装中的重要性分析,机械工程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