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死亡态度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死亡态度研究现状

程英夏四清(通讯作者)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妇科肿瘤护理单元,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10041

摘要:死亡是所有人都必须接受的一个经历,但是因为所受教育、文化以及宗教等客观因素的不同影响,从而导致我国大部分人民对于死亡这个话题都是非常忌讳的。死亡态度就是指对自己、或者是对他人死亡,以及濒死的一种情绪与倾向评估。而临床医护人员往往要直面死亡,如果护理本科实习生对于死亡缺乏科学理性的认知,同时也不具备正确处理死亡问题的能力,不仅无法满足临终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甚至还会对自己专业角色产生质疑。

关键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死亡态度;研究现状

前言:

针对护理本科实习生开展临床死亡态度研究,有助于引导护理本科实习生建立正确的死亡态度,确保其在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与临床护理技巧,进而最大限度满足临终患者的护理需求,帮助其更舒适、列安宁的度过其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本文,针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死亡态度研究展开深入分析,为日后护理本科实习生更好的进行死亡教育而奠定有利基础。

一、死亡态度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研究意义

(一)提升实习生工作认知

常规临床带教模式下的护理学教学,主要是以带教教师为教学主体,以带教教师自主分析死亡态度理论知识来推进教学内容。但是这种带教条件下,护理本科实习生日常所学的死亡态度大部分局限于理论知识[1]。因此,对于实习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高,在护理本科实践学习工作至关重要。而将临床死亡态度研究运用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实习中,能够为护理本科实习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促使实习生更好的掌握死亡态度,进一步提升实习生面对临终患者的身心护理技巧,为其将来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医护工作中奠定有利基础。

(二)提升实习生专业技能

护理本科实习生能否很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主要取决于实习生是否掌握了充足的专业技能。而护理本科实习阶段,作为培养实习生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素养的重要渠道与途径,这一阶段的实习带教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对护理本科实习生展开临床死亡态度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实习生对于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技能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以更大限度的培养实习生专业技能,为其职业素养的形成奠定了有利基础。

(三)提升临床实习效果

在护理本科实习阶段,除了要强化日常护理知识以外,同时,还为实习生储备大量的实践技能奠定有利基础。而将死亡态度研究运用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实习中,能够帮助实习生提前熟悉未来工作有很可能遇到的情况,进一步增强实习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最大限度提升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而发挥积极作用。

二、影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死亡态度因素

(一)宗教信仰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有宗教信仰的护理本科实习生,相对比无宗教信仰的护理本科实习生,更能够在宗教当中获得心灵寄托,其灵魂更容易得到解放与慰藉,所以有宗教信仰的实习生更容易接受死亡,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

(二)家庭氛围

经研究发现,护理本科实习生在家庭当中探讨过与死亡有关的话题,对于死亡的接受度,明显要高于在家庭当中没有参与过死亡话题探讨的护理本科实习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研究结果,主要是通过家庭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有效的降低实习生对于死亡的恐惧感,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习生对于死亡的理解与态度,容易致使实习生形成正向的死亡态度。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死亡有着深深的忌讳,所以在家庭或者是公共场合是不可能探讨死亡这一话题的,甚至还会严禁实习生在家中提到这一话题[2]。而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实习生对于死亡拥有严重的负向态度,即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死亡的恐惧依然没有减轻。

(三)死亡教育

作为医护生来讲接受死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阅读书籍、欣赏影视、讲堂讲授以及死亡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死亡教育,均有利于护理本科实习生全面、客观、正确的认知死亡的存在,并且逐渐的能够正视、坦然接受死亡。

三、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死亡态度研究方法

(一)强化带教教师对于死亡态度宣传

传统带教模式下,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实习生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环境情况并没有形成更全面的了解。立足于此背景下,实习生在带教学习中其实践技能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而如果护理本科实习生参与到临床死亡态度研究中,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带教教学对于死亡态度的宣传,以此让实习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未来工作中即将面临界的问题与环境,进而强化实习生对于其护理工作的正确认知,为日后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奠定有利基础。

(二)有效激发实习生自主学习的态度

常规带教教学主要是以带教教师教学为主,而这种带教学习模式下,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主要是以带教教师分配学习任务,这种带教模式不仅会影响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增强实习生的实践能力。而将死亡态度研究运用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实习中,不仅可以极大的激发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实习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建立健全更完善的态度研究体系

传统临床带教教学,针对临床死亡态度研究运用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实习中,其并不是既定式的完成相关护理项目以及课程[3]。而想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死亡态度研究,对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实习带教作用与价值,那么就必须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死亡态度研究体系,借助于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流程和步骤,帮助实习生有效展开研究工作,为更进一步提升实习生的实习质量而奠定有利基础,也为实习生能够更好的面对死亡而提供有利保障。

总结: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领域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精尖医护人才提供有利支持,而临床护理带教作为向医疗领域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其应该不断优化和发展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能力与手段。而将临床死亡态度研究运用于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实习生对于自身工作的正确、全面认知,同时,还有利于强化实习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为其将来能够更好的向临终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奠定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思怡,周英华.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4):134-138.

[2]黎海兰,李娟华.本科护理实习生死亡态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01):77-81.

[3]陈兴强.职业院校医学实习生临床接触死亡事件与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