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生成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生成逻辑

唐丹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 成都市610072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时代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简要分析了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汉语教师的国际化市场需求,以及国家认同教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汉语教师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中国家认同教育的生成逻辑。在前人对国家认同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领域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对国际中文教育与国家认同教育的融合进行探索,期望能对国内高校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国家认同教育;

引言

随着中国大国担当形象慢慢向世界展现,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愿意学汉语、说汉语、体验中国文化,因此成为一股潮流。作为从事国际中文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储备力量,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声音,展现中国好形象”的重要使命。

当前,国家认同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从对象来看主要是内地少数民族学生、大学生和港澳青年。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当前的国家认同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很强但对国家的评价很低等。从对策或优化路径来看,诸多研究都认为课程、教学是集中强化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需要加强高校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和优化。

总体而言,对高校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国家认同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国内外对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还不多见。因此,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重要性的简要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国际中文教育中国家认同教育的生成逻辑。

一、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国际中文教育人才是潜在的文化外交载体,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生来说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专业发展来说能够提高国际汉语教师储备力量的专业性、国际化、竞争力水平,也会推动中外文化的更和谐的交流与融合。

(一)国际中文教育的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

在全球“汉语热”稳中有增的趋势,以及专业名称已由“汉语国际教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更精准清晰地进行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完善专业发展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如何培养满足国际化标准和需求的汉语教师和跨文化交流人才,构建更实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及今后专业发展应该重点思考和探索的主要方向。当前已有不少高校紧跟时代潮头调整着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

在国际中文教育当前的发展趋势下,需要掌握国际中文教学工作者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国内外国际中文教学的市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的汉语教师、数量上需要多少。二是要满足国际中文教育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了解其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总体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现有的国际中文教师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市场更需要的是专业能力过硬、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全球对汉语的学习需求逐渐增大,我们亟需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良好教学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传播能力、能适应多样化教学的专门人才[7]。此外,囿于汉语教师的供需矛盾以及亟待改革调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后的国际教育学生并不都能马上到岗教学,更多的是作为储备汉语教师去国内中小学或其他岗位就业。因此,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的调整与落实。

总而言之,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新型人才,应该是集语言能力、心理素质、教师语言、课堂组织技能、课堂管理能力、预测能力、教学机智、课件能力、文化与技艺知识等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5]

(二)国家认同教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文教师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立志传播中华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自然是国家认同教育需求覆盖之下的人群,因此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十分必要且重要,这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新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要求以及国际汉语教师个人发展几个方面:

1.新时代国家对预备汉语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更多要求。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学子的思想、观点等一直会受到西方某些不良意识形态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负面影响,这说明高校的国家认同教育还有待进一步生成实效和加强。这对未来将面向国际友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国际化教师而言,尤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这有利于避免国内外敌对势力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二、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中国家认同教育的新时代之变

在新时代的国内大背景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之下,我国的国家认同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要求。

(一)国家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

1.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基于人们在对自己国家充分认知后进而形成的内心赞同拥护,是一国民众对自己国家最基本最朴实的情感,是特定群体成员通过共同承认而成的,将之作为身份识别和情感归属而产生的认同。国家认同的核心是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的主体是国家公民。

二)新时代下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与培养

第一,对国家语言与文化的学习能够推动学生建立起对国家制度、文化等的认同感。目前本科阶段的国际中文教育仍然实施博雅教育,在博雅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国际中文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于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身和国际汉语教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不断学习与深化,成长为我国国际中文教学的坚实储备力量。通过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进行扎实的基础性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加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立起对国家的认同感。

第二,在对国家有基本认知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情感维系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增强爱国情感、文化自信心、提升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国家认同教育不只是蕴含理的传授,而是情与理的相辅相成。一方面是要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尤其需要深入开展时代要求下中国国情、政策、国际形势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家。同时,需要改变传统的纯知识输出的讲解方法,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结合新媒体手段的使用,把认同教育融入日常,让学生能够切实了解到真实鲜活的国家。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观念、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形成对国家的正确认同。

综上,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需要强化国际中文教育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引导国际中文教育学生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自豪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自觉把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体现在国际中文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之中,更好地汇入逐梦新征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之中。

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增强,世界对汉语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国际上对中文教学者的需求量也持稳中有增之势。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亟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与整体能力。国际中文教育培养的是国际人才,与国内中小学汉语教师相较而言,国际中文教育要培养的是体现国际化标准和要求的综合型复合应用人才,要满足汉语教师市场的需求,对此方向进行的思考和探索在未来也会内隐外化为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维,杨岚,彭文蕊等.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及优化路径——基于对全国六省(市)3683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2,No.331(10):51-5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