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分析

周 芳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城西小学 江西 上饶 334500

摘要:数学知识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论的最终目标也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因此,问题解决方案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决问题,就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未知,不仅可以使学生确立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建立多元思维,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塑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高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实际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数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经验,使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学科一定要重视问题解决方案的教学,以“给人以鱼”的方式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学生,并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主要能力。因此,问题解决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聚焦思绪,挖掘推理能力

大脑的思考空间是非常纷繁复杂的,而它的深度和厚度来自实践中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而解决问题就是大脑的联动过程,如何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推理?如何落实结果?这都是大脑对于问题的处理与反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方式与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远比是否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更加关键。而思考的方式与内容就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推理能力的体现。推理贯穿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尤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凸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结合已知知识和经验获得未知结果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聚焦学生的思绪水平,帮助他们挖掘出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

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以问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为例。在这个问题中,乍一看,小杯和大杯之间的容量关系是确定的,而小杯的数量和大杯的数量也是已知的,那么如何再利用“720毫升正好倒满”这个数据求出未知的结果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推理,有的学生从倍数的关系入手,大杯正好是小杯容量的3倍,由此可以得出720毫升果汁相当于倒入了6+3=9个小杯中,继而求得小杯的容量,推导出大杯的容量。还有的学生从分数的关系入手,720毫升果汁相当于倒入了6X(1/3)+1=3个大杯之中,从而求得大杯的容量,继而推理出小杯的容量。在结合已知条件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是多样的,着手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应当予以鼓励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从而帮助他们梳理推理的逻辑性,提升推理能力。

二、尝试列举,寻求发散思维

列举是梳理问题和思路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将已知条件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一列举,不仅帮助梳理问题的内容,还能够帮助解题者逐步梳理解题思路,建立逻辑性和线索性。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列举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促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继而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实现发散性的解题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在解题中尝试列举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列举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思路进行梳理,对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促进解题能力的大大提升。

以问题:“欢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森林公园游玩,买了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一共用去78元。每张成人票比每张儿童票贵12元,求一张成人票多少元?一张儿童票呢?”为例。该类问题已知条件较多,需要进行梳理才能够更好地发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列举,如“总共78元”“分为2张成人票+1张儿童票”“每张成人票=每张儿童票=12元”。通过这样的已知条件的直观列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成人票与儿童票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分析出总共的花费与成人票或者儿童票的关系:“78元=2×(每张儿童票+12)+每张儿童票”或“78元=2×每张成人票+(每张成人票-12元)”。由此便可顺利解出每张成人票和每张儿童票的价格。列举在数学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既直观又简洁,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抓住题干的核心,提炼出关键内容,继而做出正确的解答。

三、回归生活,体验解决实效

数学理论源于生活,因此数学知识的应用最终还将回归于生活。对于传统的脱离生活、脱离情境的问题,难以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更加无法促进他们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将问题回归生活,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提炼问题,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实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让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加务实、契合和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生活,帮助学生建立切实有效的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以真实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指导他们的解题方法,使得他们获得更加具有实效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解决“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实际问题时,如果以脱离实际的问题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难真实理解。因此,教师应当紧抓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方法的实际作用,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和应用。以问题:“购买1本书和4支钢笔,总共花费65元,而书比钢笔贵10元,求书和钢笔的单价?”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自行购买文具的机会很多,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条件,明确书和钢笔单价之间的关系,继而解答出钢笔和书的单价。这是一道源于生活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容易遇到并需要解决。利用这样的实际生活问题,就能够推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解题方法,体验到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体现和创造力的展示。解决问题有多种途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知识的汇集与联结,是多样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后能够达到的奇妙效果。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关键的冲刺阶段,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有更加灵活、发散的思维,只有夯实知识基础,拓展多元思维,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更加顺利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肖翠琴.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效率的提升策略——以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233-234.

[2]杨妙惠.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以小学六年级为例[J].教育观察,2019(0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