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浅谈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

李莹

513401199308074025

摘要:植树造林,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行动,也是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方式,已逐渐受到各级政府与林业机构的高度关注。植树造林前期,虽有众多法规、标准的指引与保障,大多数工作也能达标,但造林工作的真谛在于“三分种植、七分管理”。植树造林后期的维护与监管工作尤为关键,它不仅关乎树木的存活率,更直接牵动地方经济的脉络。故而,在造林任务告一段落后,持续、细致的后续管理尤为迫切。我们需密切关注树木生长态势、存活率及保全率,力保树木茁壮成长,推动森林覆盖率的稳步提升。此举旨在不断满足民众对优质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并为达成“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宏伟愿景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策略

1当前造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1前期设计不合理

森林培育与绿化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任务。要确保后期的绿化成效,前期的周密规划与精心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预期的绿化目标。然而,在我国实际的森林培育与绿化实践中,由于基层林业站技术水平的制约,部分林业工作者对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导致了前期规划工作的难以实施。即便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也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规划方案。一些林业单位长期以来坚持边造林边规划的策略,根据造林进展不断调整规划。但这种方法面临的变数较多,容易导致造林设计出现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对于偏远山区的造林工作而言,如果缺乏前期的实地考察,很容易造成造林方案与实际需求脱节,从而损害整体的绿化效果。因此,强化前期规划、提升基层林业技术水平、加强实地考察等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森林培育与绿化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1.2立地条件普遍较差

在常规的造林绿化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先易后难的工作策略。然而,随着近年来绿化步伐的迅速推进,立地条件优越的林业工程已被大面积覆盖,这使得绿化工程的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剩余的造林地区大多处于立地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人工造林绿化的难度显著增加。在某些造林区域,由于周边城镇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和堆积,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这对造林绿化工作构成了极大障碍。若不能及时解决土质恶化、水土流失等关键问题,将会导致新造林木的存活率大幅降低。同时,恶劣的生长条件会引发树木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问题,病虫害的发生率也会随之显著攀升。

1.3林种选择欠妥

现阶段,我国在造林绿化中选择的树种相对单调,大范围的纯林种植造成了区域内林木生长的不均衡和林分质量的参差不齐。在造林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若树种挑选不恰当,将会对林木的存活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造成资源的无谓消耗。即便某些林木勉强存活,其生长速度相较于其他树木也会显得迟缓,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材效果。此外,造林工作的推进应基于科学原理,而非仅仅为了达成绿化目标。错误的树种选择会削弱林木的生存能力,降低它们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抵御力,进而加剧区域内病虫害的爆发风险。目前,许多林业部门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所选树种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从外部调入的苗木在引入时未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可能携带病原体,从而引发林木的传染性病虫害问题。

2造林绿化后期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2.1优化森林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在推动林业发展的进程中,林业技术的革新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构成了其核心驱动力。首要之务,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深入研究,是林业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先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其成熟的管理模式。为此,林业部门需与林业类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实践反馈来持续优化技术,并在前沿技术的引领下,逐步改进生产活动的管理模式。此外,构建和完善森林培育技术体系和机制同样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应划拨专项资金,以推动林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投身研发工作。同时,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应肩负起培养林业专业人才的重任,引导他们为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贡献力量。

2.2融入高新技术,加强林业建设

科技是林业技术革新的基石,而造林绿化工作亦需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以推动林业全方位的发展与实施。首要任务是深化林业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实践,打造一支素质全面、业务能力出众的推广队伍,为林业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同时关注幼苗的存活率。此外,我们应以科技兴林为导向,将多元化的科学技术引入林业工作中。尽管当前的林业工作已整合了诸多先进技术,但其在广泛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缺陷,导致造林绿化后幼苗的成活率不尽人意。鉴于此,相关部门需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实地调研,量身定制推广方案,确保林业技术的有效实施。最终,为优化林业技术的实施环境,相关部门需强化基层单位的建设,加大经济投入,设立专项培养基金,并对表现卓越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2.3适当进行砍伐,有效利用资源

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周期中,会历经多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造林绿化技术必须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苗木成材后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此时需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砍伐。通过精准地砍伐,我们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能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实施砍伐策略时,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调节种植区域的养分来促进苗木的快速增长。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规划砍伐范围和指标,根据树木的生长年限进行合理砍伐,从而为林区创造更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这种方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资源利用率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作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林木的质量和实际利用效率。在当前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人工林的营造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为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我们应通过种植丰产林和速生林等方式来保护森林资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严格控制砍伐数量,以平衡绿化种植和采伐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因过度砍伐而受到破坏的森林,我们应给予其充分的恢复时间,采取“只育不采”的策略来帮助其恢复生态平衡。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3结论

林业工程技术的巧妙运用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双重效益。在造林之前,会对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状况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确保造林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苗木培育阶段,他们运用先进的培育技术,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在移植过程中,他们会精心选择最佳的移植时机,并在移植后给予苗木适当的灌溉和施肥,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蓝芝丽,李斌.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J].农家参谋,2022(19):132-134.

[2]柳玉鹏,赵庆杰,王志纲.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9):88-90.

[3]宋彦会.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2,16(12):87-89.

[4]于洋.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实践应用[J].河南农业,2022(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