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冬奥时代冰雪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后冬奥时代冰雪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

李柏燃1  王钊2

 1文昌市实验中学  海南 文昌市 571000

2身份证号码: 230203199404031027

摘要:后冬奥时代,冰雪文化已经逐步在我国盛行,并于奥林匹克精神紧密结合,汇聚成为我国独特的冰雪文化。本文以后冬奥时代的冰雪文化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冰雪文化外译和传播研究现状,并以冬奥会吉祥物的翻译为基础,充分分析冰雪文化外译内涵精髓,并全面分析在后冬奥时代,如何迅速提升冰雪文化外译传播质量,进一步增强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力度,增强我国冰雪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后冬奥时代;冰雪文化;外译与传播

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一时间,冰球、冰滑等各项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成为热门体育运动,随之而来的冰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话题也成为运动界理论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特别是大众冰雪文化以及相关的经济文化更是逐渐深入人心,面对当下国际的复杂舆论环境,我国正在努力乘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努力展现中国文化,向世界树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象(史晓宇,2022)。为此,应不断增强冬奥会冰雪文化内涵的普及力度,加深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特别是冰雪文化的传播,让人们了解中国冰雪文化、走进冰雪文化,这就需要对冰雪文化的外译进行全面深入推广。

一、冰雪文化外译与传播现状

由于冰雪文化内涵的特殊性,语言的专业性等特征,我国各大高校应积极推广冰雪文化的外译课程,帮助冰雪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由于冰雪运动的涉及者多为运动员,他们缺乏对语言的专业研究,导致冰雪文化运动未能积极推广应用(张梦,2021)。作为冰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译对赛况的掌握就重要作用,在翻译中应格外重视实际应用的问题。由于实战经验较少,冰雪文化的应用效果也层次不齐,很多冰雪文化翻译研究者甚至缺乏对冰雪运动的专业性认知,缺少对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参与经验。这就要求在后冬奥时代,应努力增强冰雪运动的翻译与语言的深度结合,利用语言翻译理论,努力增强体育文本功能。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冰雪文化相关的实用性较强的翻译文献日益削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还没有形成与冰雪运动有关的专业性较强的文献资料。加上翻译人员缺乏专业体育知识,翻译标准不固定,导致冰雪运动产业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翻译人员。总之,相较于文学、商务、科技等方面的翻译人员,冰雪运动以及文化的专业翻译人员储备还属于凤毛菱角,亟待扩充。

二、冰雪旅游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目标

我们应该看到,尽管我国的冰雪产业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隐患。例如,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滑雪市场份额,但在人们观看冬奥会比赛过程中,依然对一些体育专业术语一知半解,其根源就在于很多专业词汇是国外音译过来的,十分专业。由此可见,要选择相应的词汇,确切表达其含义,才能让观众对冰雪运动有更为深刻的认知。由此可见,冰雪旅游文化外译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发展工作,需要相关管理者努力分析其传播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实际需求,不断丰富、拓展冰雪旅游文化外译的传播内容与途径,将其作为长期、稳定的研究工作(张宇馥,李龙翔,2023)。为此,冰雪旅游文化外译的目标是结合我国文化发展实际情况,一方面保持翻译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则应让外国人明白翻译的意思,朗朗上口,容易识记。通过冰雪旅游文化外译分析研究,让我国具有特色的冰雪文化再次换发生机活力,并为推广传播我国冰雪旅游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冰墩墩”翻译为例的冰雪旅游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

冬奥会不仅带火了冰雪文化,也同样让奥运会吉祥物脱颖而出,成为具有标识度的冰雪文化代名词,我国作为举办方,在冬奥会上推出的“冰墩墩”等吉祥物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张晶,2009)。回首过去,无论是大熊猫“盼盼”,还是五福福娃,这些代表运动会标志的吉祥物都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与舆论的参评。特别是五福福娃的翻译方面,由于在英文中难以找到与中文相应的英文词汇,官方便直接运用汉语拼音替代了英文翻译,这也充分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民族文化魅力以及对英译汉翻译的思考。有鉴于此,在北京冬奥会开展活动后,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相继横空出世,并迅速在网络上成为新晋“网红”,受到国内外大众的强烈喜爱,国际友人们也纷纷与这两个吉祥物合影。从官方英译来看,“冰墩墩”和“雪容融”被正式命名为Bing Dwen Dwen和Shuey Rhon Rhon。墩墩听起来就十分朗朗上口,叠字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可爱,更有憨厚、老实的内涵,“墩墩”作为拟态词汇,给人憨态可掬的感觉,北京奥组委运用拟声词传达、推广了这种感受,并让全世界都体会到这种可人的形象与状态。此外,拟声词转换为拟态词汇,就应最大程度保持翻译的原生态感受。本次吉祥物的取名就采用了“汉语拼音+发音转写” 的形式,翻译能够帮助国外友人更容易理解感受,并将这一取名迅速传播拓展,这也是我国吉祥物外译的妙处与成功之处(李子龙,2023)。

不同于“冰”直接运用拼音的做法,墩墩并没有直接取意“dun dun”,因为这个称呼会被外国人误解,当作“当当”。此外,在英语中“ dun”这一词汇的发音是存在的,意为“棕灰色的”。如果翻译不得体,很容易造成误会。Bing Dwen Dwen和Shuey Rhon Rhon的翻译显然更为贴切。欧美人士就能够轻松读出相应的发音,朗朗上口的同时,也更容易识记这两个憨态可掬、代表了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形象。而在赛事以及赛事结束后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翻译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甚至国外社交媒体掀起了学说“冰墩墩”热,吉祥物“冰墩墩”相当受欢迎,更引发了到中国了解冰雪文化的热潮。

四、结语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因着具有大气的中国元素与深刻的文化内涵,用富有民族特色的吉祥物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文化。冰雪文化外译在这次世界体育盛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丰富沟通了世界文化交流,也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文化以及语言的魅力。后冬奥时代,语言外译对传播冰雪文化内容,积极推广冰雪文化国际交流,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应加大文化外译力度,让世界走进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彼此了解,继而让中国文化行稳致远,绵延久远。

【参考文献】

[1]张宇馥,李龙翔.后冬奥时代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对西语国家外宣路径分析[J].旅游纵览,2023(07):185-187.

[2]李子龙.浅析冰雪运动术语翻译——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J].英语广场,2023(02):21-24.DOI:10.16723/j.cnki.yygc.2023.02.031.

[3]史晓宇. 主流外宣媒体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DOI:10.26962/d.cnki.gbjwu.2022.000916.

[4]张梦.体育文本翻译对译者的素养要求——以冰雪运动为例[J].现代英语,2021(14):69-71.

[5]张晶.奥运会吉祥物的价值和文化功能解读[J].内江科技,2009,29(01):19-2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后冬奥时代冰雪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编号2022D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1.李柏燃(1996-) 女,文昌市实验中学,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

2.王钊(1994-)女,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