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身气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高校健身气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分析

赵军

单位名称: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体育部

单位邮编:450044

摘要: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保健作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然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如何开展健身气功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问题还存在很多疑惑与迷茫。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为高校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健身气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健身气功的特点

1.1内外兼修

健身气功注重内外协调的修炼,既强调内在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调整,又注重外在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方式的掌握。

1.2强调调息养生

健身气功通过调息,即调整呼吸方式和节奏,以达到调整身心状态、增强机体功能的目的。

1.3动静结合

健身气功中既有静止的功法,如静坐冥想、放松伸展等,又有动态的功法,如各种身体练习、拳术动作等。

1.4匀称柔和

健身气功追求动作的匀称平稳、柔和自然,注重呼吸、姿势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以达到平衡身体气血和调整身心状态的目的。

2高校健身气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2.1系统化教学

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将整个健身气功课程分为不同的阶段或学习单元。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基本动作、呼吸调控等方面的技能。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教授动作和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度和理解能力,逐渐引入更高级的动作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每个阶段或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估。可以利用观察、演示、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复习和巩固的活动。这可以包括复习课、练习册、小组练习等,以帮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的健身气功技巧。在整个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通过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学习成果,以及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为下一轮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2.2示范教学

教师需要明确示范的目标,即要展示的动作、技巧或表现。确保示范内容与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相符。教师在示范之前应该充分准备。熟悉所要示范的动作和技巧,确保能够流畅、准确地进行示范。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动作幅度、速度和力量来清晰地展示所要示范的动作。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和模仿。教师可以将示范分成不同的步骤或阶段,逐步进行示范。每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了,让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模仿。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关键点的强调和解释。指出动作要领、重要技巧或常见错误,并提供有关姿势、肢体动作及呼吸等方面的指导。教师可以进行多次示范,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模仿。可以通过不同角度、不同速度或重点部位的放大等方式来展示。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提问。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提出问题或演示自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理解。教师在学生模仿示范时需要进行指导和纠正。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或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改进建议。

2.3个体指导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先前经验、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有关学生的详细信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或观察等方法获取。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个性化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程,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和教学。这可以包括解答问题、示范动作、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及针对学生个别技术和技能进行指导。在个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个体指导中,教师需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激励。通过赞赏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个体指导计划和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需求得到满足。

2.4小组训练

教练或指导员需要把学员分成小组。通常情况下,每个小组应该包括3~6名学员,按照能力、学科、兴趣等因素,组合成一个充分协作和互补的小组。教练或指导员需要准备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计划应该包括指导员的职责、学员的职责、训练任务的目标、训练任务的时间表、训练内容和方法等。刚刚组建的小组需要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建立起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的团队关系。在小组任务中,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和任务,并积极鼓励大家参与讨论,交换意见。在实施训练任务时,教练或指导员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指导,把学员分为不同的小组,各组要有不同的任务或角色。同时,教练或指导员需要时常回顾并反思小组训练的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小组训练中,提供一个明确的反馈机制,反馈训练任务的结果和学员的表现。针对学员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在小组训练中,需要建立一个纪律和规范,明确组员之间的关系、相互协作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这有助于提高整个小组训练过程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2.5互联网教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学习安排。互联网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进行学习。互联网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音频、视频、互动课件等。同时,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即时交流和互动。通过在线测验和作业、自动评估系统等,可以实时地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反馈。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互联网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教育平台,与全球范围内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开拓跨文化的学习机会。

2.6竞赛培训

首先,学生应接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健身气功的基本理论、呼吸方法、身体调整、动作要领等。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学生需要进行更加专项的训练,如不同的气功套路、呼吸和意念的协调、动作的规范化和美化等。培训过程中,学生应充分了解竞赛的相关规则和标准,这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找到竞赛的重点和难点,为比赛做好准备。通过组织模拟比赛,使学生在类似真实竞赛的环境中磨炼技能,提高临场应变能力。教师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身体状态的监测者和调整者。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改进训练中的问题,并提供策略上的指导。竞赛训练中应包含心理调节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管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紧张情绪,提高心理韧性,保持最佳状态。训练内容应多样化,包括体能训练、柔韧性训练、内功修炼等,以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气功技能。

结语:

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健身气功教学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性,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同时,高校健身气功教学还应当更广泛地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健康的身心锻炼,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新伟,雷斌,李婷婷.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特征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6):153-154.

[2]王媛,王甜甜“.大健康”视野下健身气功的社会契合及发展策略[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