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密木卡姆的传承与历史变迁——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浅谈哈密木卡姆的传承与历史变迁——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构建

哈力曼·热合曼

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新疆  830049

摘要:哈密木卡姆是新疆地区的一种音乐艺术,即歌唱、舞蹈与艾捷克、哈密热瓦普、达普等新疆民族乐器为一体的艺术表演方式。哈密木卡姆的传承人是民间艺术家依布拉音·牙合甫,本文将简单介绍这位民间艺术家和哈密木卡姆,系统论述哈密木卡姆的教唱过程,对比分析两种版本的达普节奏,并综合探讨田野小节。

关键词:哈密木卡姆;传承;历史变迁

哈密木卡姆是新疆地区广为流传的音乐艺术,属于维吾尔族民间文化,集歌舞和民族乐器演奏为一体,歌词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多样性、大众性、完整性、综合性等艺术特色。

一、传承人简介

哈密木卡姆的传承人是维吾尔族盲人艺术家依布拉音·牙合甫,他先天失明,祖籍哈密市花园乡[1]。依布拉音·牙合甫自幼酷爱音乐,曾经向民间艺人学习,钻研木卡姆音乐。十七岁的依布拉音·牙合甫已经可以熟练演奏艾捷克、哈密热瓦普、达普与十多个民间达斯坦等民族乐器。新疆成立了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当地艺术学院将哈密木卡姆作为重要艺术课程。依布拉音·牙合甫担任了维吾尔自治区级达斯坦传承人,为艺术生授课。据调查了解,依布拉音·牙合甫和其他民间艺人教授艺术生的哈密木卡姆为宫廷版本的第十套萨哈尔里克木卡姆,艺术生学习的木卡姆为十二木卡姆,课程有谱面文本,民间艺人会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学生学唱哈密木卡姆,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与和谐性。

二、哈密木卡姆简介

哈密木卡姆属于民族艺术文化遗产,其发展基础是古代的伊州音乐,同时,吸收了各种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元素,形成了完善的哈密木卡姆艺术形式。哈密木卡姆集歌舞表演和民族乐器演奏为一体,音乐结构完整,唱腔优美深情,唱词内容丰富,包含民间歌谣、传说故事、诗歌、乡村俚语、先知告诫和哲学家的名言等,音律优美,调式变换灵活,在多种民间乐器的伴奏下,艺术感染力更为良好,体现了新疆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完整的哈密木卡姆演奏中,会表演12套、24章、360首歌曲,每一套木卡姆组合包括散板序曲与歌曲这两部分[2]。其中,散板序曲比较长,由一人领唱,伴奏乐器是哈密艾捷克,歌曲有若干首,在散板序曲与歌曲之间没有间奏曲。木卡姆套曲表演方式自由,歌曲数量不等,可多可少,演唱者可以自由填词和选择曲目,表演人数并不固定,木卡姆演唱和伴奏乐器表演过程中,会灵活加入舞蹈表演,以此形成综合性古典民族艺术。

三、哈密木卡姆的教唱过程

新疆艺术院校学生学习的第十套萨哈尔里克木卡姆通常是在黎明以及天亮时演唱,又被称作“黎明之歌”。这一套哈密木卡姆一共有十一首歌曲,是由三首历史歌曲、三首爱情歌曲、三首生活歌曲和两首颂扬歌曲共同组成。在整个教唱过程中,民间艺人会口传心授,耐心教导学生学唱哈密木卡姆,艺术家依不拉音·牙合甫用哈密艾捷克做伴奏,逐句指导学生从散板序曲开始唱。艾捷克外形精巧别致,在演奏过程中,会转动琴弦来调整弓弦的角度,以此发出不同的音阶。《十二木卡姆》是艾捷克作品的经典代表,从音乐艺术风格来分析,南疆地区艾捷克作品具有多样化的调式音列,存在大量的四分中立音,带腔音独具特色,上下游移音明显,乐曲情感典雅细腻。依不拉音·热合甫所用的艾捷克定弦是四度定弦,从a到d,在教唱过程中,有时只用哈密艾捷克做伴奏,亲自帮助学生纠正发音,有时和哈密传承中心的主任——艺术家帕米尔共同教学生唱哈密木卡姆,帕米尔用的伴奏乐器是达普,节奏鲜明,在两位艺术家的亲自指导下,学生们能够完整演唱哈密木卡姆,艺术生基本掌握了《十二木卡姆》和《撒哈尔里克木卡姆》的演唱技巧[3]。在《撒哈尔里克木卡姆》演唱过程中,有33名学生参加演唱活动,伴奏乐器有一把哈密艾捷克、一把都它尔、一把热瓦普、两把萨它尔和一面达普,同时,有歌舞表演。艺术家依不拉音·牙合甫指出学生不仅要掌握演唱技巧,而且要深入理解文化内涵,注意把握音乐情感。

四、两种版本达普节奏对比分析

早在199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出版了《哈密木卡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哈密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依不拉音·牙合甫教唱的哈密木卡姆这两个版本的达普节奏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哈密木卡姆的发展。在2009版的《哈密木卡姆》中,第十套萨哈尔里克木卡姆由散板序曲和十首民歌组成[4]。艺术家依不拉音·牙合甫教唱的第十套萨哈尔里克木卡姆是由三首历史歌曲、三首爱情歌曲、三首生活歌曲和两首颂扬歌曲等十一首歌曲共同组成。依不拉音·牙合甫将《哈密木卡姆》中的第四首民歌分为两部分,构成十一首民歌,唱词也发生了变化,而两个版本的总长度基本一致。

五、田野小节

依不拉音·牙合甫教唱的第十套萨哈尔里克木卡姆和马成翔先生当年记谱的《多浪穆夏威莱克木卡姆》(选自新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哈密木卡姆》)旋律一致,名称不同。《多浪穆夏威莱克木卡姆》有十首民歌,散板序曲没有达普。马成翔先生记谱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歌曲的达普节奏拍号均为5/8拍,依不拉音·牙合甫将第一首和第二首歌曲的达普节奏拍号改作7/8拍,唱词也发生了变化,这代表艺术家对哈密木卡姆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哈密木卡姆集歌舞表演和民族乐器演奏为一体,音乐结构完整,音律、唱腔优美,唱词内容丰富多样,包含民间歌谣、传说故事、诗歌、乡村俚语、先知告诫和哲学家的名言等,调式变换灵活,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哈密木卡姆是民族优秀艺术文化遗产,理应大力传承。以艺术家依不拉音·牙合甫为首的民间艺人为哈密木卡姆传承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哈密木卡姆教唱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密木卡姆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马成翔.《哈密木卡姆》的调性与调式解析[J].新疆艺术(汉文),2023,(02):128-135.

[2]王建朝.论国家在场之于哈密木卡姆存续的价值和意义[J].艺术评论,2019,(12):168-176.

[3]臧颖.西域与中原音乐文化交织的结晶——哈密艾捷克[J].当代音乐,2018,(08):67-69.

34447b6f8f6323b674b50d76975e8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