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疾病伤的不仅是牙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牙周疾病伤的不仅是牙齿

黄雪瑛

南宁市口腔医疗中心   广西南宁  530012

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结石、牙龈发红水肿等问题,大家都觉得是小事,吃清淡些多喝水过几天自己就好了。其实这些都属于牙周疾病的范围,长期拖延不治疗不仅仅是影响口腔健康,还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全身疾病。

一、牙周疾病的分类

1.早期牙周疾病就是牙龈炎,是牙菌斑引起的慢性炎症,表现为牙龈边缘发红、肿胀,

而健康的牙龈即使是稍用力刷牙也不会引起牙龈出血,但是牙龈出现炎症时,多在刷牙或咬硬质食物时发生牙龈出血,偶尔还会发生睡觉起床后口内出现血丝。。

2.牙龈炎如不及时治疗,炎症加重就会形成早期牙周炎,牙周炎不仅是牙龈方面的炎症,还涉及到深部牙槽骨吸收,还有牙周袋的形成,以及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3.随着病情发展,后期可能发展为中度牙周病,慢性细菌感染会破坏整个口腔的牙龈、牙齿和骨骼。严重时细菌会通过血液循环散播至全身,严重损伤肾脏、肝脏和心脏等器官。

二、牙周炎对口腔健康的危害

1.慢性牙周炎是一个长期的慢性感染过程,牙龈沟会不断分泌炎性分泌物和脓液。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使牙周组织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和萎缩,后期势必造成牙齿松动、脱落。慢性牙周炎早期没有疼痛和明显的牙齿松动,患者会拖延病情,延误治疗。

2.慢性牙周炎的细菌感染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很快会累积多颗牙甚至全口牙。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满口牙齿松动、脱落。

3.慢性牙周炎会形成巨大的牙周组织溃疡面,细菌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眼病、老年性痴呆和全身免疫功能等多项并发症。

三、牙周炎与全身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近十余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牙周感染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妊娠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1.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产生和加重牙周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糖尿病病情恶化,同时还会诱发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据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2.8—3.4倍。糖尿病患者若伴有牙周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比非牙周炎患者高3倍。牙周发炎会影响人体血糖的控制效果,增高并发症的概率。人体出现血糖偏高情况时,伤口愈合能力会大大降低。

2.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病有非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医学研究表明,牙周并会引起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牙周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可以改善和控制牙周状况,也是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发展。随着牙周炎症扩散,牙周局部感染产生的多种细菌、毒性产物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不仅可能造成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还有可能发展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脑中风发生等。

3.肥胖

体重超标时引起慢性炎症的重要因素,过度肥胖会使身体炎症指数增高。因此人们应保持一个合理、健康的体重,可有效改善牙周疾病。

4.肺炎。

据科研人员统计,引起牙周炎的口腔细菌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样本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尤其时高龄牙周炎患者,患上肺炎的几率大大提高。临床数据也表明,牙周炎患者患者呼吸道疾病的机率很大,尤其是有很大几率感染肺炎。

5.风湿性关节炎。

牙周炎患者中,同时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人群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来说也更多一些。另一方面,与一般人群相比,风湿病患者患上牙周炎的机率比普通人的要高。也就是说,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人,要是不注意口腔的日常护理,比较容易患上牙周炎。

6.诱发孕妇早产

大家都知道吸烟、喝酒对胎儿有危害,其实大家不了解的是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对孕妇、胎儿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据临床数据统计,孕妇患有牙周病并治疗不及时时,出现早产的几率是正常孕妇的7-8倍。

四、牙周炎的预防

1.刷牙

保持口腔健康最基本、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早晚使用温水刷牙,尤其是睡前的刷牙,很多人偷懒就省略了。其实牙齿中的食物残渣在夜间才会不断腐蚀牙齿,引起炎症。一日三餐后使用专用漱口水漱口,借助漱口水中的清洁物质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

2.按摩牙龈

每天10分钟按摩牙龈可有效促进牙龈和牙槽的血液循环,有效避免牙床萎缩等问题,按摩时使用清洁后的拇指和食指沿着相同方向轻柔的按摩牙龈。

3.饮食护齿

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食材,例如鸡蛋、水果、蔬菜、排骨汤等,有益坚齿。同时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可有效避免患上牙周炎病。日常饮食尽量减少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对牙釉造成侵蚀、破坏。

4.正确咀嚼

掌握正确的咀嚼方式,日常饮食注意交替使用左右两侧牙齿。部分患者是由于一侧牙齿有问题,长时间使用单侧牙齿咀嚼。造成另一侧牙齿缺失生理性刺激,长时间后会形成牙床组织废用性萎缩,而长期咀嚼的一侧牙齿由于负荷过重、磨损多大,很容易诱发牙髓炎等口腔疾病,而且长期单侧咀嚼还会引发颞下颌关节问题。

5.鼓腮漱口

每天饭后进行鼓腮漱口动作,同时将舌头进行左右转动。这个动作不仅可以增加口腔唾液快速分泌,同时还能对牙面、牙缝和口腔粘膜进行冲洗、刺激,促进口腔的自洁作用。

6.定期洗牙

洗牙是目前公认的最科学、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牙周疾病的方法。大部分的牙周炎最直接致病的原因是牙结石,牙结石一般用牙刷很难清洁到,只有借助洗牙来解决。

洗牙可以有效去除菌斑和牙结石。菌斑和牙结石的存在会导致口腔异味、牙龈炎症、牙龈出血,时间长以后会导致出现牙龈炎,甚至牙周病。对于早期洗牙来说,洗牙可以去除牙结石,可以有助于控制牙龈炎,可以消除牙龈出血的症状,对于维护口腔卫生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都非常有好处。

洗完牙以后,有的病人会觉着有牙龈出血,或者有牙齿短暂的冷热敏感,就认为洗牙对牙齿有伤害。其实洗牙无论是对于龋洞和牙周病的预防都大有益处。由于菌斑和牙石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细菌的存在可以导致局部牙龈的发炎、龋坏的发生,洗牙实际上就去除了这些病原,最大程度的减少发生牙体牙周疾病的可能。

7.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口腔是一个温暖潮湿的“小温室”,存在的细菌种类可能达到600种,这些细菌主要靠刷牙等日常口腔清洁去除。但是,日常清洁很难保证彻底去除所有的细菌,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细菌长期遗留在牙齿表面,可能引起龋齿、牙周疾病。因此专家提醒,正常人群即使没有口腔疾病每年也应安排两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口腔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