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应用

时震宇

天津京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301700

摘要: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高危行业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非高危行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按程序组织演练,根据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实现持续改进提升。

关键词: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应急演练;

引言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应按规定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有关部门、岗位和应急救援队伍。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案。

  1. 应急预案管理的概述

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性强):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综合性较强,是综合性工作方案,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而制定的专项工作方案。专项与综合预案中,组织机构和应急响应程序相近,可不编制专项,并入综合。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可操作性最强,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规定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1. 应急预案应用技术探究
    1.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2.1.1 成立应急预案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参加人员:企业所在地消防队、周边企业安全负责人、居委会、管委会相关人员参加;

2.1.2 资料收集:企业周边气象、水文、交通资料;本企业历史事故与隐患,国内外行业事故;属地政府、周边企业、单位应急预案;

2.1.3 危险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其中,“风险评估”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另一方面,“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危险分析的结果应包含:a.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类别及产生的后果;b.厂区功能布局和危险分布情况;c.周边地理地质和人文信息;气象信息;d.特定时段(节假日)情况;e.影响应急救援的因素;最终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事故风险的分级、事故风险的评价,并指出内部和外部应急资源差距的分析,提出优化的建议等;

2.1.4 应急预案的编制:根据危险评估和调查,合理确定分级,采取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附件应包括的内容;报警系统分布和覆盖范围;重要防护目标、风险清单和分布图;应急指挥部位置和救援队伍行动路线;疏散路线、集结点、警戒范围、重要地点标识;相关平面图、应急资源分布图;生产经营单位地理位置图、周边关系图、交通图;事故风险可能导致的影响范围图;附近医院地理位置图和路线图;

2.1.5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可采用桌面推演的方式进行;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面对紧急情况时采取行动。

2.1.6 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或论证。成立评审(论证)组,以会议审查的形式开展;主要审查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全面性、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和应急预案的衔接性。主要负责人参加评审,专家推选组长,表决制,不少于三分之二同意,通过;评审不通过,重新评审,单位应根据意见出修改的情况说明,评审组长签字确认;

2.1.7 批准实施,必须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批准实施。高危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管理的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2.2应急预案的演练

2.2.1 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和要求;演练的事故情景;参演人员的任务、职责,以及涉及的范围;演练的时间和地点;筹备工作的内容;主要工作的步骤;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评估与总结。

2.2.2 演练的准备:首先,成立演练组织机构,由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的筹备和实施,下设策划组、执行组、保障组、评估组等专业工作组,根据规模大小,进行调整;其次,应制定演练文件,主要包括:演练工作方案;演练脚本;演练评估方案;演练保障方案和演练观摩手册;

2.2.3 演练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警报告、指挥协调、应急通讯、事故监测、警戒管制、疏散安置、医疗卫生、现场处置、社会沟通、后期处理和其他;

2.2.4 演练工作保障:按照演练的方案和有关要求,策划、执行、保障、评估等活动,分为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物资和器材保障;场地保障、安全保障和其他保障;

2.2.5 应急演练实施:a.各参演单位或人员,应熟悉各自参演任务和角色;b.策划人员按照演练方案或脚本,提前组织预演,熟悉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c.演练正式开始前,需确认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完好可靠;d.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实施相应的相应行动;如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总指挥可决定中止演练;e.演练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记录影像资料;f.评估人员根据事故情景设计和分工,在实施过程中开展评估工作,记录问题或不足,收集需要的信息资料;g.由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参演人员按预定方案有序疏散;

2.2.6 演练评估:评估报告重大对演练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演练目标的实现、参演人员的表现和暴露的问题进行评估。评估可分为现场点评和书面评估两种方式;现场点评是由评估人员根据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口头点评;书面评估是评估人员依据演练过程中观察、记录和收集的资料,对演练全过程进行分析和客观评价,形成书面报告;

2.2.7 演练总结报告:由演练单位根据演练记录、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等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的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演练基本概要;演练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应急管理工作建议

2.2.8 演练归档资料: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演练过程中有关音像图片等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结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根本价值遵循,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担起的职责使命。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

【2】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

【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