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朱婷婷

平阳县中医院

摘要:目的:评估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相应依据。方法:2022年1-12月期间本院儿科科室开具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处方共计1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药物注射天数与剂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结果:通过对100张处方的分析发现,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次数最高。用药过程中共发生了28起不良反应,其中以注射用双黄连所致皮肤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结论:儿科临床中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应持续加强用药监管力度,大幅度提高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儿科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

引言

儿童群体作为特殊群体,其生理功能及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尤其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对药物反应敏感性较高、耐受性较差,用药风险较高[1]。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形式,对于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发热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要求在选用药物和用药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但是在当下的临床医学实际工作中,用药不规范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并且危害也更加明显。基于此,本文拟对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与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12月期间本院儿科科室开具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处方共计1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处方中涉及到的患儿59名男性和41名女性,年龄最小1岁,最大12岁,均值为(5.23±1.14)岁。发病时间为1-5个月,平均2.16±0.47)个月。所有患儿的基线资料经比较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儿仅服用中药注射剂;②患儿家属在知晓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后自愿参加;③患儿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患儿对相关中药注射剂过敏;②有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脏器疾病;③患儿家属拒绝合作或中途放弃;④患儿近期参与类似的课题。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信息数据,本院儿科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集中于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四种。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年龄、诊断)、药物使用情况(规格、用量、平均疗程、使用例数),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法规和标准,对处方进行逐张统计与点评,详细记录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患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涵盖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其它),并上报给质控小组登记核实。通过统计得到的数据制作图表来展现结果,从中得出结论并提出指导意见[2]

1.3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通过 n(%)呈现计量资料通过(x̅±s)呈现分别用t与χ2检验,P<0.05,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药物注射天数与剂量

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药物注射天数与剂量x̅±s[n(%)]

药品名称

规格

用量

平均疗程(d)

使用例数(%)

喜炎平注射液

5mL

3mL

11.95±2.49

35(35.00

注射用炎琥宁

80mg

40mg

10.93±1.49

28(28.00

痰热清注射液

10mL

4.5mL

11.63±0.49

22(22.00

注射用双黄连

20mL

10mL

12.31±1.79

15(15.00

2.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详细数据见表2:

表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n(%)]

累及系统

占比( % )

临床表现

皮肤系统

18(18.00

局部皮疹、红肿、瘙痒现象明显

呼吸系统

6(6.00

咯痰症状加剧,咳嗽、少数胸闷

消化系统

2(2.00

腹泻频繁、长时间便秘、日常生活呕吐恶心加剧

其他

2(2.00

皮下出血、头晕目眩

合计

28(28.00

三、讨论

对于儿科而言,因为年龄特殊性,不仅疾病发生率较高,同时在临床中还存在许多药物选择的困难[3]中药在临床的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中药来实施治疗,但随着药物临床应用范围和数量的扩大,其引起的不良事件也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儿科患者因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中药注射液中的化学成分:中药注射液是由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药物成分十分复杂,加之中药注射液的质量不稳定,将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4];②药品间的相互作用:由于部分处方倾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譬如炎琥宁注射剂与氧氟沙星注射剂配合使用,但实际应用时可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静脉注射药的温度、溶液等,都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③个人差异性:因为服用中药针剂的患者,尤其是儿科患者药物代谢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必须同时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能否承受;④用药方式:中药注射剂有别于传统给药方式,不经过机体肝脏处理,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100张处方中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次数最高。用药过程中共发生了

28起不良反应,其中以注射用双黄连所致皮肤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印证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在儿科中时有发生,在临床中应当积极做好用药管理问题,落实用药观察和全程性监督,尤其是针对超剂量使用的现象进行管理,提高用药效果。此外儿科临床医师应当以用药安全作为管理重点,在开具处方时始终保持谨慎态度,从而规避用药不合理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应持续加强用药监管力度,以大幅度提高用药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曹斐.某院2018年1月—6月儿科门诊处方点评和用药合理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20, 17(2):5-6.

[2]赖刘娟, 何小玲. 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J]. 北方药学, 2020, 17(5):195-196.

[3]方思晓,王一博.药品说明书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06):944-947.

[4]常冰, 李昌, 王广伟等.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 中外医药研究, 2022, 1(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