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1

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分析

刘婧

赫瑞-瓦特大学(英国)

驱逐良币是一种经济学现象,指的是实际价值高的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则充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会使市场上的良币数量大大减少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生态。

一、劣币驱逐良币的内涵与原因

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当低于法定认可价值的货币与足值货币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将足值货币保留下来。举一个例子:一名消费者同时拥有一块纯金和一块含杂质的、实际价值低于纯金的杂合金,两者的名义价值相同。消费者去购买商品或服务,可以用纯金支付,也可以用杂合金支付,大多数人更愿意把杂合金用出去而留存纯金,久而久之纯金便退出流通,而杂合金占据市场。除了货币领域,生活中的很多领域也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值得去极力探索。

二、各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搜索引擎:竞价排名

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工具,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虚拟网络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生活场景中,很多人会选择百度这一搜索引擎巨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但百度作为企业,采取竞价排名机制获得收入,追求利润最大化。所谓竞价排名,就是以企业所能支付的价格为限,决定该企业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位置。但竞价排名存在诸多弊端,一些正规企业利润微薄,难有大额资金用来网络营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获得暴利,选择竞价排名提高曝光度,骗取用户的信任和消费。长此以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企业就能够占据更多市场,从而劣币驱逐良币。

(二)知识付费:贩卖焦虑

知识付费指的是人们愿意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进行付费学习。现如今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产生了焦虑情绪,从而更容易被一些标题党、鸡汤类的文案或课程所吸引。在线学习平台上销售的自我发展课程,通过夸大其效果和结果来吸引购买者,而不是真正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可能使用诱人的宣传词句,承诺快速的、令人满意的结果,比如短时间内获得财富”“改变你的生活等等。然而实际上,这些课程可能缺乏深度和实用性,甚至可能是一些已经存在的、没有价值的内容的重新包装。这会导致消费者投入时间和金钱购买了没有真正帮助他们发展或提升技能的课程。这是知识付费领域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网游行业:原创式微

网络游戏是能够让多名玩家通过虚拟网络世界进行娱乐和互动的游戏产品。网游是休闲舒压的重要手段,如今有许多网游深受学生党的喜爱。众所周知,网游行业开发一个爆款 IP 的难度是很高的,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开发周期长。与之相应的,网游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完善,很多原创游戏开发不久便被抄袭模仿,用户分流,从而可能回收不了开发成本,形成亏损。因此网游研发的原创性越来越弱,多数的网游都是借着一股热气来炒作,甚至不经过内测就直接推到市场上,可玩性不强,其生命力随热潮消失而散去。由此,网游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影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局限于上文所提到的互联网、投资、娱乐等,它会打破市场原有的稳定,影响行业生态,甚至会带来恶性循环。因此要正视劣币驱逐良币可能会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控。对于搜索引擎百度的竞价排名机制,政府未必直接取缔,而应合理规范其商业应用范围,例如避免在求医问药类关键词下采取竞价排名。在知识付费领域,读者应培养信息筛选能力,避免被"割韭菜"对于网游行业,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原创性游戏的开发。由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得到遏制,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