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姓名:张少沛, 出生年月:1990-03,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邢台市,学历:本科, 职称:主治医师, 毕业院校:河北北方学院, 毕业专业: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临床心内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作者简介 姓名:张少沛, 出生年月:1990-03,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邢台市,学历:本科, 职称:主治医师, 毕业院校:河北北方学院, 毕业专业: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临床心内方向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优势与挑战

张少沛 130532199003158021

李怀超 130529198510025917

房焕云 130534198212204926

张宏  130503196803050320

胡美琴 130503197007220688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体检、就诊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对于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单纯西药治疗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临床疗效不佳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耐受等情况。方法:采用了随机分组的研究设计,共选取100名符合特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纯西药治疗,包括消心痛、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片等;而治疗组在接受对照组相同的西药治疗基础上,额外服用自拟的中药方剂。所有参与者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了多项评估,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CCS心绞痛分级、和心电图等。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CCS心绞痛分级和心电图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也在治疗组中有所改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在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这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仍需要更多、更长期的研究以全面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气阴两虚,临床疗效,安全性

心绞痛是一种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据估计,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到该病的困扰,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尽管西医治疗方法,包括硝酮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治疗效果并不总是理想。更重要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耐受,进一步复杂化治疗方案。

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心绞痛常被归类为“胸痹”或“心痹”,其病因病机多与“气阴两虚”有关。"气"和"阴"在中医里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基础,它们的不足会影响到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作。特别是在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中,体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多种症状。鉴于西药治疗存在的局限性和中医对于气阴两虚型心绞痛的独特理解,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一特定类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选自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体检、就诊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为30-75岁,符合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1.1.1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周

1.1.2CCS心绞痛分级I-III级

1.1.3心电图显示缺血性改变(ST段下移≥0.05mV,或T波低平或倒置)

同时,患者也需符合中医诊断标准:

1.1.4主症:胸闷、胸痛

1.1.5次症: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

1.1.6舌脉:舌红少苔,脉弱而细数

1.2 排除标准

本研究排除了以下几类患者:

1.2.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

1.2.2经检查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或其他心脏病、重度神经官能症、颈椎病等所致胸痛者

1.2.3合并有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或者肝肾、造血、凝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2.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5近一个月内有手术史或有出血倾向及过敏体质者

1.3 研究设计与分组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共选择100例符合资格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1.3.1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消心痛、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片等。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组方,包括黄芪20g、桂枝10g、白芍20g、黄精20g、麦冬15g、石斛10g、郁金10g、莪术10g、水蛙3g、甘草6g10味中药

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

1.4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主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以下指标:

1.4.1心绞痛发作次数

1.4.2CCS心绞痛分级

1.4.3心电图变化

1.5 数据收集与分析

所有数据将由专人负责收集和录入。数据处理将运用统计软件SPSS,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间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次数

组别

治疗前平均发作次数(次/周)

治疗后平均发作次数(次/周)

p值

对照组

7.3±1.8

6.5±1.9

0.03

治疗组

7.7±1.7

4.7±2.8

<0.01

表1: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但在治疗组中,减少幅度更为显著(p<0.01)。

2.2 CCS心绞痛分级

表2:CCS心绞痛分级人数变化

组别

治疗前I级(人数)

治疗后I级(人数)

治疗前II级(人数)

治疗后II级(人数)

治疗前III级(人数)

治疗后III级(人数)

对照组

15

20

25

23

10

7

治疗组

14

29

26

18

10

3

在治疗组中,治疗后CCS心绞痛分级I级的人数显著增加,而III级的人数显著减少,表明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2.3 心电图变化

表3:心电图ST段下移人数变化

组别

治疗前ST段下移≥0.05mV(人数)

治疗后ST段下移≥0.05mV(人数)

对照组

28

22

治疗组

27

12

治疗组在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表明,在心绞痛发作次数、CCS心绞痛分级以及心电图变化等多个方面,治疗组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这些数据强烈支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优势。

3. 讨论

3.1 临床疗效的优势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表1),CCS心绞痛分级改善(表2)。这些结果表明,中药组方能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

3.2 心电图的改善

根据表3的数据,治疗组在治疗后ST段下移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表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有明显改善,这可能是因为中药成分对心脏缺血症状有所改善。

3.3 安全性分析

在本研究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这表明中药组方在改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方面不仅效果显著,而且相当安全。

3.4 限制与挑战

尽管结果显著,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其次,由于是短期研究,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3.5 未来研究方向

针对上述限制,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全面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3.6 结论

综合以上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显著优势,不仅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为冠心病的综合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智业,张瑞芬.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0):157-159.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21.10.088.

[2]王智业,张瑞芬.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3):160-162.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21.03.091.

[3]汪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夹瘀型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45(06):11-13.

科研项目名称: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项目编号:2022ZC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