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视角下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教科研+”视角下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郑平

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实验学校 400050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与培养工作的重点。随着“教科研+”理念的提出,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和学习,更多地关注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本文以“教科研+”为视角,对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策略与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科研中小学青年教师发展策略

传统上,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教学,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理论与实践相矛盾、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的不足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相对单一[1]。但随着“教科研+”思想的兴起,教育从孤立走向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注重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教育实践的创新。

一、科研时代意义

知识更新与教学创新:在教科研时代,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它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前沿的知识,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元素,可以使学生较早地接触科学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愿望,为将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科研+”视角下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策略

(一)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

建立多层次的教研组织体系:以“教科研+”理念为指导,构建多层次的教学科研组织,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如设立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跨学科研究小组等,为教师提供了参与不同领域研究与合作的机会。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交流经验,交流教学设计,以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促进专业成长。为使教学设计更加规范化,可引进跨学科合作研究课题。例如,在语文与理科的合作研究中,设计出既有语言表述又有科学实验内容的教学内容。

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辅导机制:为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学校可构建个性化教学设计指导机制。由资深教育专家或资深教师担任辅导老师,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可针对教师的特点与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设计的效果[2]。例如,一个刚进入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学校可指派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指导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指导教师可就如何导入多媒体元素、如何调整教学节奏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帮助教师逐步实现教学设计的规范化与优化。

(二)“首席制+工作坊”管理模式

在“教科研+”视角下,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策略的关键之一是采用“首席制+工作坊”管理模式。首先,通过“首席制”,可以建立一支具备丰富经验和卓越教学能力的首席教师团队,他们兼具学科深度和教育实践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导师支持。这有助于将优秀教学经验传承下来,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同时为教师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采用“工作坊”管理模式,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合作共同成长的平台。工作坊是一个集体教研的空间,通过教学设计、经验分享、反思等环节,促使教师们共同参与,形成集体智慧,推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这种集体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孤岛式教学,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推动“教科研+”的理念深入校园实践。

综合而言,“首席制+工作坊”管理模式在“教科研+”的视角下,为中小学青年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专业成长发展策略,通过结合个体导师指导和集体学习交流,促进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提高教师预设生成课堂

提供系统化的师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高预设生成课堂的能力。培训内容可分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并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术[4]。例如,一位初入英语的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进行了探讨。经过训练,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有趣、有挑战性的听力练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建立教学设计交流平台:通过搭建教学设计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平台上,教师可将预设的课堂设计与他人分享,并征求同行的意见与意见。通过多角度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思考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从而不断地优化、提高自己。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平台上分享了一个引入实际问题解决的数学课设计,得到了其他同事的认可和建议。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她意识到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计更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加强小课题研究

在“教科研+”视角下,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发展策略之一是加强小课题研究。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可以深度融入“教科研+”的理念。小课题研究将教学实践与学科研究相结合,使教师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实现“学科知识+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小课题研究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问题,从而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和改进。这种基于小课题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通过对小课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与教育实践的相互关系,实现对“教科研+”模式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加强小课题研究是“教科研+”视角下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重要策略。这一方法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了学科知识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使教育研究更加贴近实际、具有操作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科研+”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变得更为丰富多元。通过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科研项目,以及不断创新教学设计,青年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变革,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一发展趋势为培养更具实践经验和创新力的教育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钟兴,王馨."互联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3):20-22.

[2]姜泽.管理转向,助力青年教师蓬勃生长[J].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5):18-20.

[3]缪徐.警惕青年教师成长中的过度助推[J].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5):3-3.

[4]曾华斌.从个体命运感受时代脉搏--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J].江西教育, 2022(41):2.

[5]陈媛,孙渊.团队力量,助我成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叙事及评议[J].师道:人文, 2023(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