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之舞,初中教学实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语文之舞,初中教学实操

孔勍

(淮阳红旗中学 466700)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科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旨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秉持着“习惯养成,夯基固本”、“以生为本,高效课堂”和“教研合力,携手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机衔接的策略,努力实践教学的全面提升。

一、习惯养成,夯基固本

初中语文教学在“习惯养成,夯基固本”方面,贯彻了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有机衔接,注重学生基础的打牢、能力的提升以及水平的拔高。这个过程主要涵盖了字词学习、古诗文阅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每日阅读的习惯养成以及每日练字等方面。

首先,七年级的教学着眼于字词的积累和基础知识的打牢。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这一时期的语文学科注重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科体系。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在七年级,学生通过系统的字词学习,不仅巩固了小学阶段的基础,还逐渐接触了更加复杂的语文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八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在巩固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时期,学生逐渐接触到更为深入和抽象的语文内容,如说明文阅读、增加难度的古诗文阅读。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于语文的鉴赏能力。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二、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秉持“以生为本,高效课堂”的理念,倡导“新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对学群学,展示交流,达标检测,点评拓展”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有所长的同时,享受到高效、富有创意的语文学习过程。

“以生为本”是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在这个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被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学习风格,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使每堂课都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高效课堂”是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追求教学过程的高度效益。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使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互动合作,而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具备更全面的语文素养。

“新生态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被鼓励在课堂之外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形成对语文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逐渐成为主动学习者。

在“对学群学”方面,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协作。学生们被组织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促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高了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在群体中能够共同探讨问题,丰富了对知识的理解。

“展示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如口头报告、小组展示、作品展览等,学生能够展示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见解和创意成果。这不仅鼓励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达标检测”环节则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估。通过定期的考核、测试,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向。这一环节旨在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向。

最后,通过“点评拓展”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精准的点评,并为其提供更深入的拓展学习资料。这种个性化的点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拓展,形成更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总体来说,这一“新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以生为本、高效课堂的基础上,通过强调自主学习、对学群学、展示交流、达标检测、点评拓展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充分挖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其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有所长”。这种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研合力,携手创新

初中语文教育在教研方面积极携手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备课、观摩、实践、评课的机制,通过老中青结合、互帮互学,推动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这一举措在备课方面、授课过程中、以及在优质课讲授、课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在备课方面,初中语文教研团队建立了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听评课的一体化机制。个人备课鼓励每位老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而集体备课则倡导师生之间的共同探讨,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挖掘教材的深度。听评课则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这样的备课机制既保障了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

在授课过程中,老教师积极参与观摩课教学,为新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这种师资共享的模式使得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传授实战经验,而新老师在实践中也能够带入新的理念和创新思维。同时,为了促进老中青之间的互动,初中语文教研组还推行老师结对制度,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氛围。这样的授课模式既提高了新老师的授课水平,也丰富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

在优质课讲授方面,初中语文的过关率达到了97%。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教研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对优质教学的不断追求。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及时分享成功经验和教学创新成果,形成集体的优势。同时,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教研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关注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优质课程更贴近学生需求,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课题、论文、校本、社团等方面,初中语文教研组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的深层次问题,推动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同时,通过论文的撰写和交流,教师们能够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校本教材的编写和社团活动的组织也为学校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学科建设更加全面和富有创意。

初中语文教育在教研方面携手创新,形成了一种集体智慧和协同合作的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备课、实施观摩、推行师徒结对等方式,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形成了共同奋斗的教育氛围。在授课和优质课讲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在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这样的教研模式不仅推动了个体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学校语文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中茁壮成长。

综合来看,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施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通过“新生态高效课堂”的模式,我们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有所长的同时,享受到高效、富有创意的语文学习过程。同时,教研合力的模式让教育者们共同努力,形成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推动了语文教育的不断进步。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生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