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小学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杨丽萍

铜仁市实验小学 554300

摘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背景下,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是学校与教师重点思考的命题。本文说明劳动教育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育人价值,分析探讨如何使劳动教育在小学育人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功能。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教学策略

前言:素质育人背景下劳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上级部分下发了多个文件促进劳动教育在各阶段学校中的贯彻与落实,基于此,各小学都开始根据本校条件及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构建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力求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出劳动的综合育人价值,促使学生由劳动成长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开展、优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教师在组织劳动教育时可充分改变自身观念,将劳动活动与德智体美等其他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价值。

一、劳动教育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育人价值

  1.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背景下劳动教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的人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学生劳动能力,相关部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劳动教育的政策,在小学教育阶段充分、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小学教师在劳动教育中会向学生展示各种劳动技能及借助劳动技能取得的劳动成果,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我国航天劳动技术及我国借助航天技术取得的巨大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什么是劳动及劳动具备什么样的意义,从而逐渐形成劳动意识,开始主动参与劳动过程,主动提升自身劳动技能。

  1. 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是一切生活和生产的前提,唯有劳动能够产生成果与价值,劳动分为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小学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既会有意识的教授学生体力劳动技能也会有意识的教授学生脑力劳动技能,学生在数次的劳动活动与劳动学习锻炼之中能够逐渐掌握体力劳动技能及脑力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

  1.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在小学阶段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彼此相连、彼此促进,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均存在紧密地联系,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能够将美育、德育、智育、体育等元素融入其中,促使学生在劳动学习中学习、接触到更多的五育元素,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如何使劳动教育在小学育人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功能

  1. 教师应适当改变教育理念

应试教育环境下劳动课程是一门被边缘化的课程,这也导致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素质教育背景下,各部门都认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校及小学教师都开始重视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师要想使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综合育人价值就要适当改变自身理念,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继而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及学生成长目标认真设计、实施劳动教育方案,并尝试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其他四育的内容,从而使劳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更加多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借助多元化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劳动形式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是促进学生劳动技能成长的重要前提,因此,小学劳动教师首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要想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就要使学生意识到劳动是有价值的、劳动是有乐趣的,教师可尝试借助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大庆油田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之一,王进喜开采大庆油田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借助这一故事使学生了解到劳动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借助石油工人们劳动过程中热情洋溢的笑脸使学生认识到劳动能够给人带来喜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1.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

五育教育德育为先,教师要想使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出综合育人价值就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劳动教育之中,所谓劳动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劳动技能,所谓德育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本地福利院或敬老院为那里的孩子或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提供一些陪伴。如,学生可以帮助孩子和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打水、打饭,这些劳动虽然简单但是也可以为孩子和老人提供生活便利,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可以用来助人为乐,从而将劳动学习与思想道德联系在一起,同时提升自身劳动技能与思想道德水平。

  1.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体育

劳动课程与体育课程都对学生的体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体能才能完成体育任务或劳动任务,教师可尝试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在一起,借助体育技能提升学生体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劳动任务。部分劳动对学生体能消耗较大,如果学生劳动方法不当就容易造成劳动损伤,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学习之前可引导学生以专业的体育方式进行热身,学生通过体育热身之后肢体得到舒展,学业循环更加良好,从而更好的参与到劳动过程之中。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大扫除之前可带领学生进行体育热身运动,热身之后学生的身体更加舒展可避免其在劳动过程中出现拉伸性伤害,可同时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及体育技能。

  1.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美育

劳动教育与美育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随着人们审美素养的提升对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审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在各项生产及生活劳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美术技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劳动技能,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可适当将美育活动渗透其中。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教室环境进行观察、设计与美化。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教室环境进行观察与分析,确认美化方向与主题,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设计教室美化方案,确认在教室美化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工艺品或美术作品,方案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按照方案流程进行工艺品或美术作品创作。如,教师可带领学生绘画板报、剪贴窗花、制作手工花卉等工艺品或美术作品并用来装饰教室,从而有效美化教室环境,提升学生美术技能。

  1.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智育

劳动教育与智育之间存在紧密的促进关系,学生智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劳动技能,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接触各种劳动项目、借助劳动技能解决各种劳动问题,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提升。脑力劳动是重要的劳动技能之一,脑力劳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智慧,教师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智育有利于提升学生智慧水平及劳动技能。如,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请每人准备一份电子介绍信介绍自己的性格、特长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荣誉。学生接到这一任务之后,即开始使用电脑及相关软件制作电子介绍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电子计算机操作能力、写作能力、电子信件介绍能力等均获得有效提升。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智育既能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还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结语: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应做好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美育、体育、智育,使学生在劳动学习中学习到不同技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综合教育价值。

文献参考:

[1]车瑞华.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综合化育人方法探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3(6):63-64.

[2]本刊评论员.知行合一: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4-02-08].

[3]王洪贵.充分发挥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育人功能[J].课程教育研究, 2013(11):1.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3.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