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提升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提升路径

王璐

安徽省全椒县第六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从实际情况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深度不够,流于表面,缺乏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数学教师要优化教学,加强学生的深度学习。探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提出“构建趣味化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创设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深度”“加强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有效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路径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落实新课改要求,需要推动课堂改革活动,需要将以大单元教学、层次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策略进行实践运用,从而优化现有的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路径,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意义

1.1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最核心的发展就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并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入的学习,使学生接触数学核心内容,供学生学习期间深度学习之用,抓好落实,打好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师任教期间,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理清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计划是十分必要的,使学生在展开数学学习时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只有使学生全面发展,懂得核心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夯实后期深度学习的根基。

1.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展开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与素养教育的发展背景相结合,素养是终极目标,同时数学教学不断地深入展开。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是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对空间等各方面的学习,数学深度与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期间,运用数学知识的故事、公式的来源等,使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牢固的记忆。还可以为教师减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样,教师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纠错或复习,可以让教学活动变得轻松一些。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目前,传统的讲授模式仍被部分教师应用于教学,而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如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等。当教师对所有学生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时,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惑或者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2.2学习目标不清晰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另一个待解决问题是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对引导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的设定往往缺乏精确性和针对性。首先,学习目标常常过于宽泛且模糊,如“理解和掌握乘法原理”,这类目标缺乏可度量性,导致教师难以明确教学的重点和深度,学生也难以清晰掌握自我学习的方向。其次,学习目标往往偏重知识掌握,忽视了对技能和态度的培养,如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符。最后,学习目标的设定经常忽视学生的差异。统一的学习目标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过于简单,难以挑战和提升其认知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说,可能过于复杂,使其感到困惑和挫败。此外,现阶段教学评价往往过于依赖单一的测评,而忽视了学习目标的全面实现。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让学生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而非真正地应用知识。

3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3.1确定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教师一个课时的教学就能实现的。教师进行教学前要对单元整体有规划,再落实到具体的课时教学中。从大处着眼,将小学阶段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研读教材、解读学生。设计单元教学内容时联系之前的知识以及之后的知识,将知识进行结构化。在解读学生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批判地学习新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内容时要站在大单元视角,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3.2依托大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与内容

数学教师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的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要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供支持,立足于教材内容,统筹分析融合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所进行的学习都是浅层次学习,没有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教师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者,处于中心位置,围绕着教师开展课程安排,没有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应当首先确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目标导向下开展单元教学。

3.3设计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具备提出真问题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和情感投入。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问题驱动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持续探究,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有指向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深度参与中逐渐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让学生认为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二类设置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第三类设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4知识讲解有深度,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师对知识的深度讲解不是追求知识的难度,而是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什么,理清知识的意义,并清楚如何应用。教师引导得有深度,学生的理解才会有深度。学生不仅要会背诵概念,还要知道概念的本质,概念教学是小学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推理、抽象、概括等认知活动,深刻理解相关概念,这样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才会举一反三,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积极探索,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结语

教师应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学生数学理解上常被忽视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有的放矢,进而有较充裕的时间展开辨析与拓展,研究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对策。小学数学课堂中,好的问题或任务,应蕴含着数学思考,将知识融于情境并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能关注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并使之生成为课堂资源;练习和拓展任务需有的放矢,同时也能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底又不封顶。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 教法,2019(5):36-40.

[2]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 教材· 教法,2019(4):28-32.

[3]赵春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0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