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究

李世斌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较多,主要表现为土壤稳固性被破坏、地表破裂、地质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健全水文地质勘察评估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地下水位状态调查、做好水文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加强认知与了解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等建议,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效率,保障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工程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危害

工程项目很大程度上受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1]。因此,必须确保地质勘察的质量,确保岩土工程项目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提高岩土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可见,必须全面了解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高效地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

1.1土壤稳固性被破坏

水文地质危害类型中,潜水位升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一方面,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区域潜水位升高可能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则会导致土壤疏松,削弱了土壤的稳定性,对修筑建筑工程项目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若没有严格地勘察水文地质,则可能导致土壤的稳固性受到影响。同时,受到潜水位升高的影响,增加了建筑物结构的浮力,自然破坏了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容易导致建筑物突然崩塌或倾斜。其次,若使用的土壤结构稳固性较强,受到潜水位升高的影响,自然而然发生水文地质灾害,破坏了土壤结构原有的平衡。工程项目计划与进行时的方法,不符合地质状态,严重影响了整个施工的进程。从总体角度分析,潜水位升高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其不单是一个方面的,还会受到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影响。若长期降雨降水,则可能导致地表或地下水含量逐步增加,导致其土壤水分的含量升高,从而破坏土壤的整体稳定性[2]

1.2地表破裂

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还可能导致地表出现明显塌陷,且正常情况下,地下水的压力很大程度影响水文地质,且不会给其造成较大的影响。然而,在不同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的波动比较频繁,则容易出现土体或岩土膨胀问题,从而导致其变型,出现不均匀收缩变型和膨胀变型的问题。一旦膨胀变型到一定程度,则可能受到完全破坏,则不会影响正常的地下结构,导致材料被快速腐蚀,让工程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导致短期内钠盐层分布导致主体位移受到影响,且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过程中,导致裂缝的发生率较高。重则还可能导致表面开裂,影响地基的稳定性,破坏了工程的建筑物。

1.3地质问题

地下水压力变化问题主要由水文地质异常,通常来说,地下水的水压和周边的地质结构,二者不会互相影响,且对这种平衡无法及时得到维持,在这种平衡的影响下,不会影响地下水的压力[3]。但是,人类工程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导致地下水原始的水动力平衡受到影响,导致地基支护层强度的平衡受到影响。对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受到地面水文条件和岩石变化的影响,这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降低风险发生率。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

2.1健全水文地质勘察评估制度

为了高效地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对地质勘察工作的流程进行规范,完成科学合理的勘察评估制度。虽然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系统取得较大的进步发展,但是地质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对勘察工作进行规范与明确。与此同时,因为自然与环境区别较大,不同水位地质条件都可能引发不同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对统一规范进行统一,且以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完善水文地质的评估制度进行构建,对勘察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进行全面勘察,将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同时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可以高质量地开展施工工作。

2.2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地质勘察工作是技术咨询类的项目,需要监督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的专业性能,掌握现代化的理论知识,让实践经验逐步丰富,从根本上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勘察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完成有关监管流程的完善工作,高效地开展监管工作。通过对监管工作质量进行保证,让监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4]。因此,监管人员要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其中,确保监管工作开展期间对地下水位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保障工程的安全性。无论水位降低,都有可能影响工程地基的密度。因此,工作人员应对监管工作的重点问题进行明确,将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因素,便于对专业监管人员进行监管,保温地下水位的变化,促进地质勘察工作质量进行分析,确保可以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

2.3地下水位状态调查

地质勘察水质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调查地下水,这也是建设工程的有效途径。因此,技术人员很有必要从有关的标准和要求着手,有效地调查地下水的状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合理整合确保地下水勘察的效率。首先,各项工作开展期间,要从工作经验出发,对地有关的调查标准进行制定,同时对地下水给建筑物的侵蚀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升降特点进行明确,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相关的勘察模式进行分析,确保勘察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比如,采取有效地防治管涌或基坑突涌的问题,避免影响地下水的工程。此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制定完善的预防对策,降低矛盾问题的发生率,对勘察任务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可以勘察结果的科学性,避免项目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其次,调查地下水的过程中,必须对地质勘察行为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对勘察的目的与任务作出有关的规定,确保可以有效地开展勘察工作。同时,合理划分有关的要求与标准,避免建筑物受到地下水的侵蚀,科学合理地开展勘察工作。

2.4做好水文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

地下水位变化较大,这也是地质灾害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因此,施工人员应在施工时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其真实情况进行把握,从根本上让地质灾害的发生率降低,确保地质灾害发生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地判定,制定有关的应急预案,确保灾害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经济损失[5]。首先,技术人员要开展软性测试,全面了解岩层的耐风指标,确保发生岩层软化现象或存在软化岩层时,且受到地下水冲刷的影响,可能出现长的软化性能夹层,且在此期间岩层的类型多样,必须认真地开展勘察工作,对岩层的安全系数与透水性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及时干预有关的灾害,确保可以顺利地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2.5加强认知与了解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为了高效地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很有必要加大勘察与管理水资源的力度,培养专业领域的水文勘察人才,确保勘察地质的过程中其可以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了解,确保工作人员全面认知与了解地质勘察工作[6]。为了确保勘察工作的技术标准得到更好的落实,技术人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勘察技术,详细记录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强化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有效规避灾害的发生,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可以顺利地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结束语

纵观以往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知,可能面临较多的危害。为有效解决这些危害,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文危害,完成水文地质勘察评估制度的健全工作,确保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确保勘察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且通过多样化地措施处理不同的水文地质危害,确保可以顺利地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保障建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申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24,36(1):13-15.

[2]薛灵.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4,36(2):41-43+47.

[3]林玲燕.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情况及应对措施[J].冶金与材料,2023,43(9):117-119.

[4]陆梦婉,肖俊萌.试论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8):121-123.

[5]赵雅男.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23(3):196-198.

[6]安成龙,张瑞鹏,李岩涛.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冶金管理,2022(19):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