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瞿婷  潘娟(通讯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解决由于护患沟通中存在的护患沟通误解导致的护患纠纷,提升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 该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沟通方式,观察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 3.33%,对照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 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6.67%(29/3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 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沟通技巧,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沟通

与患者沟通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使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病史、身体状况、临床治疗的反应等信息,以便可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正确的护理方案,及时处理患者临床发生的不良状况,提高医护效果。而患儿因年龄的原因,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不足,因此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就更加重要。在临床对患儿的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反应状况,采取耐心细致、符合患儿年龄特点的沟通方式,取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以便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良好的护患沟通对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科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中选取该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 60 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规沟通和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下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医院儿科就诊的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 例,观察组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2~14 岁,平均 (6.4±1.7) 岁;对照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3~14 岁,平均 (6.7±1.2)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沟通方式,在日常巡视中询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感受;观察组患者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具体包括:(1) 预防性沟通,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在对患者病情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发展及诊断结果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告知其医院采取的检查项目及后期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对疾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告知,避免出现误解;仔细聆听患者和家属的想法和心声,耐心解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在治疗中,对每日的医疗费用清单逐一讲解,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费用了解并认同,在费用较高的检查及用药时及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避免误解的发生;(2) 集体沟通,对于流行性疾病及时令季节性疾病的治疗,可采取座谈方式对患者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认真听取家属的意见,提升患者和家属对科室工作的满意度;(3) 书面沟通,对于儿科经常出现的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等进行整理,编制健康教育宣传单,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提升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4) 统一沟通,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促使患者及家属适应角色转换,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了解其病情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对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探究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通过调查问卷来评测,评分分值 80 分以上为满意,60~80 分为一般,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 =( 满意 + 一般 ) 例数 / 总例数 ×100%。

4、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 字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照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发生 8 例,发生率 26.67%,观察组儿科护患矛盾纠纷仅发生 1 例,发生率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4.7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三、讨论

儿科护理中由于多数儿童在表达及心智方面欠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表达和配合,同时加上患儿家长对医疗行为的要求高,使得儿科护理成为纠纷发生的高发因素。注重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可极大的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的沟通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护理人员在沟通时要对患者及其家属有足够的尊重和真诚,耐心对待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沟通时需耐心解决患者的恐慌、哭闹不安等情绪,与患者平等沟通,进行必要的安抚和表扬。要理解、尊重患者家属的情绪和感受,并对其进行疏导,与其耐心、细致讲解病症信息,提高其信任度,消除其不安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1]。

1、沟通语气及表情。患儿由于心理及理解接受能力有限,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交流时应减慢语速,降低语调,做到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使用合适的语言讲明自己的意图,以尽可能的得到患儿的配合。在与患儿的交流过程中,由于患儿的发音和说话不清晰,应当耐心听取,避免敷衍或是态度生硬的回绝,以免在患儿心中埋下阴影。使用对比、榜样的力量来正确的引导患儿,如看别人都不哭、都能够配合等语言。避免使用恐吓手段迫使患儿配合治疗,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发展和今后的治疗配合。在临床与患儿的沟通交流中多使用鼓励的语言,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夸奖和鼓励,可增加患儿对护理治疗的配合性。

2、保持微笑,奖惩并举。注意与患儿交流中的微笑,保持微笑的表情是与患儿交流中的一大法宝。微笑不仅可减少患儿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和恐惧,还能增进与患儿之间的情感认可度。由于年幼患儿对语言理解能力有限,但对表情认知度较高,恰当的运用面部表情进行可达到与患儿的良好交流。在日常护理中,保持微笑护理,微笑减少患儿治疗的抵触情绪,增加其对治疗的接受度。对不听话的患儿,尤其是部分患儿个人意识较强,在临床治疗不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及家长劝说,可适当使用严厉的语气,但要把握语气的严厉程度,在患儿配合接受治疗后要立即给予肯定和表扬,以防止患儿抵触情绪的产生。在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儿科护患沟通较好,仅发生了 1 例护患纠纷,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 3.33%,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为患者家属对治疗过程不了解导致误解,在护理人员的耐心解释后化解,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融洽,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96.67%;对照组儿科护患沟通不佳,共发生护患纠纷 11 例,护患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6.67%,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双方均有责任,由于护理人员态度不佳、责任心不足及家属对治疗了解不足、对治疗不良反应不能接受等导致护患纠纷,在医院与家属多次沟通后予以解决,患者及其家属跟医护人员关系不融洽,矛盾较多,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 66.67%。结果证实通过多种沟通方式结合沟通技巧进行儿科护理沟通,护理效果较好,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护理沟通技巧,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久琴.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分析[J]. 医药, 2020,87(4):70-70.

[2] 王慧娟 .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8(22):139-140.

[3] 康丽卿 .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5(01):73-75.

[4] 孙玮 . 护理沟通技巧对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8(3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