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运用研究

周世峰

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供热分公司

摘要: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供热系统存在能源效率低、环境影响大和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运用情况的分析,探索供热领域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运用对策,以期提供给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供热领域;运用

一、供热领域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运用

在供热系统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应用集中在锅炉技术、输热与换热技术以及燃烧与燃料技术等方面[1]。在锅炉技术中,精确的燃料供给和燃烧控制优化了燃烧过程,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燃料消耗[2]。输热与换热技术通过优化换热器设计和材料选择,减少了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燃烧与燃料技术方面,研究燃料选择和精确控制燃烧过程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同时引入新型燃料如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燃料,降低了系统的碳排放。这些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了供热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性[3]

二、供热领域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效率问题

供热系统的能源效率问题是一个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进步已经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源效率,但在能源转换和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损失问题仍然存在[4]

首先,设计和运行参数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系统能源效率低下,缺乏充分考虑实际操作变量和优化运行参数的情况。其次,热能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热损失问题,主要表现在管道传输中,由于绝热材料的选择和维护不足,导致热能损失较为显著。第三,燃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问题,可能由于未采用高效的燃烧设备和控制技术,以及未经过优化的燃烧过程,导致燃料过度消耗和能源浪费。这些问题综合影响了供热系统的整体能源效率。

(二)环境影响

供热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气体排放上,这主要源自于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5]。首先,从能源供应的角度分析,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是全球供热系统的主要能源。这些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次,现有的燃烧技术也是问题所在。传统的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效率不高,产生的温室气体较多。虽然近年来有不少新的燃烧技术在试验阶段展现出了优化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各种挑战,如成本高昂,技术复杂等。最后,供热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设备老化或者维护不当可能会导致能源使用效率下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不规范的废弃设备处理方式也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三)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至关重要。设备质量和设计是关键因素,低质量或有缺陷的设计会导致设备频繁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稳定的能源供应也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多能源供应可以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系统有助于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能力,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供热需求,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需要考虑设备质量和设计、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人为因素,且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供热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三、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中的运用

(一)加强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加强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是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中运用的重要策略。通过引入新型燃烧技术,如氧燃烧和流化床燃烧,供热系统的燃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大幅降低。举例而言,氧燃烧技术利用纯氧替代空气进行燃烧,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减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流化床燃烧技术则通过床层中的气固两相流动,增强了燃烧过程的均匀性,降低了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此外,采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和管道设计,如先进的绝热保温材料和优化的管道布局,有助于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能效表现。

(二)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与合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的应用,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进行融合与合作,以实现更高效、环保和可靠的供热系统。一种重要的融合方式是与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结合,优化建筑的能耗和热损失,实现供热系统与建筑能源的协同优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与建筑领域合作,可使供热系统的运行与建筑的节能要求相匹配。例如,工程师在建筑外墙的绝缘材料和窗户进行隔热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的热损失,降低供热系统的负荷。另外,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与能源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也是关键;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融合,实现供热系统的绿色能源供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板等技术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供热系统所需的热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利用风能发电技术,为供热系统提供清洁的电力,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总之,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与合作,可实现供热系统的协同优化、绿色能源供应和智能化管理,为社会提供更高效、环保和可靠的供热服务。

(三)加强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

在加强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方面,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鼓励和支持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供热领域的运用。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科研项目和奖励制度,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机构参与到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的研究中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其次,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采用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例如,对于采用节能环保的供热技术和设备的企业,可以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投资风险。这将激励企业积极采用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推动供热系统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的提升。最后,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供热系统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运行和维护管理体系,对供热企业和设备的监督检查,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供热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维护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供热系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供热领域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能源效率、环境影响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并加强跨领域合作。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也是确保供热系统高效、环保、可靠运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钱水兵,曹冬敏,崔凯峰.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厂锅炉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23,(17):81-83.

[2]梁峻铭.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3,(14):193-195.

[3]王安岳.金属热处理在热能动力工程中运用[J].电子技术,2023,52(06):276-277.

[4]胡春廷.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3,52(06):278-279.

[5]石磊.供热领域中热能工程技术的改革路径分析[J].居舍,2021,(12):57-58.